一項項惠民之舉、一樁樁利民實事,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城鄉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民生工程,繪就幸福畫卷的“點睛之筆”
改革開放40年,淮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變化之處在于改革、在于發展,始終不變的是對民生的關懷!
就業、社保、住房、醫療……民有所需,政有所為。從2007年的12項,到如今的33項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同人民群眾同呼吸,以務實謀幸福,一項項惠民政策頻出,一件件民生工程落地!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我市各項民生工程堅持科學發展、以人為本,努力解決基本民生領域問題,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初步實現了“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在交出一張漂亮成績單的同時,更亮出了一份暖意融融的民生答卷!
聚焦群眾期待,關注民生筑基石
2007年,淮南啟動12項民生工程,從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出發,著力解決“生活難、看病難、上學難”等突出問題,當年投入資金2.4億元,全市180多萬城鄉居民從中受益,受益面達78.9%。
多年來,我市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民生工程,尤其是市第九次黨代會以來,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要把民生工程作為政治任務來抓;一再強調:形勢再緊不緊民生資金、支出再減不減民生投入。
2008年投入4.7億元,2015年投入16.2億元,2017年投入19.4億元……僅近五年,全市就累計投入民生工程資金161.5億元。真金白銀的投入,為民生工程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民生項目的含金量,轉化為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度。
我市建立健全了財政部門、牽頭部門、實施部門、協作部門之間的橫向聯動機制,市、縣(區)、鄉鎮(街道)之間的縱向協調機制;堅持民生工程的項目負責人和聯系人制度,對每項民生工程,分別指定牽頭單位、實施單位,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各部門民生工程工作聯絡員全面行使對內協調、對外會商的職能;出臺《淮南市民生工程項目招標投標管理實施方案》,規范民生建設類工程的招投標程序。
一項項惠民政策接連出臺,一筆筆民生支出相繼落地……我市施行的惠民政策與廣大民眾的強烈愿望同頻共振,形成了改善民生的強大動力,筑牢了人民幸福的“根基”。
共享改革成果,民生承諾保民利
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新型農民培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五保戶供養……采煤沉陷區居民搬遷安置、城市游園建設,近年來,我市滾動實施48項省級民生工程項目,滾動實施2項市級民生工程項目,讓“民生”成為最撼人心魄的“強音”。
扶貧幫困精準發力——五年來,完成農村公路危橋加固改造65座、農村道路暢通工程1431.5公里、農村貧困家庭危房改造20185戶。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49.9萬群眾飲水問題。保障農村居民最低生活29.7萬人次,供養農村五保對象99505人次,救助貧困殘疾人生活11萬人次,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9.8萬人次……
“三農”工作惠及萬家——五年來,實施美麗鄉村建設,累計完成項目1359個、撥付獎補資金8.1億元;完成小型水庫加固維修63座、小型泵站更新改造53830千瓦、中小灌區改造完成22萬畝;政策性農業保險種植業投保1734.8萬畝次、養殖業投保16.2萬頭;完成農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1469個……
社會保障落實到位——五年來,完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續)保847萬人次、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續)保307萬人次、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續)保440.1萬人次。實現城鄉居民規范化電子健康檔案305.9萬份、城鄉居民醫療救助68.1萬人次、免費疫苗接種涵蓋全市所有適齡兒童,80歲以上老人發放高齡津貼31.9萬人次……
一項項民生工程,得到群眾的認可與支持,一件件民生實事,如一縷縷燦爛的陽光,溫暖著千家萬戶。
服務以人為本,一天更比一天好
民生工程建設既有宏觀層面的“大手筆”,更有微觀層面的“針線活”,各項民生項目,從市級層面延伸至縣、鄉、村。我市突出以人為本,民生建設出實招、干實事、求實效,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真。
在民生工程實施過程中,我市堅持以民生為本的執政理念,始終保持民生工程長效推進機制。每年年初,各實施部門加強向上級主管部門業務對接,盡早落實年度目標,確保計劃早下達、工程早實施、工作抓主動。
教育文化深入人心——五年來,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和教科書費用學生數228.9萬人次,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20.1萬人次,94個文化場館全部實現免費開放。農村送戲進萬村文藝演出6萬場、放映電影3.8萬場、體育活動1.6萬場,農家書屋更新出版物32.6萬冊……
公共服務細致入微——五年來,技工大省技能培訓12.9萬人,安置公益性崗位1.6萬人,開發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崗位4036個。建成農產品安全快檢系統108套、食品安全檢測系統63套。完成秸稈還田454.2萬畝。實施城市老舊小區整治65個,新建廉租房、公共租賃住房23239套,發放廉租房租賃補貼12685戶……
從基本溫飽到營養健身,從遮風避雨到宜居環保,從先富起來到共奔小康……一項項民生工程,凝聚成一個個巨大磁場,給人以信心與向上的力量,詮釋著黨委、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魚水深情。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2018年,站在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節點上,淮南正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更多地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奔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記者 柏松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