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以痛吻我 我偏報之以歌
——記壽縣豐莊鎮合廟小學特崗教師周勇
9月8日,壽縣豐莊鎮合廟小學的一年級教室里,一堂語文課正在進行著,教師周勇認真準備著認字詞條。他用殘缺的左臂將詞條的一邊抵住,用右手慢慢整理好另一邊,開始帶同學們大聲朗讀:“我是小學生!”“我是中國人!”……周勇用右手拍著左肩給大家打節拍,標準又響亮的讀書聲響徹校園,滿臉憨厚笑容的周勇給孩子們點了個大大的贊。
1991年出生的周勇是合廟小學教師兼任教導主任,童年時遭遇不幸使他永遠失去了左臂,痛苦曾讓他很長一段時間陷入迷茫與無助。一位充滿愛心與責任感的班主任老師在學習上給予他悉心指導,在生活上給予他無微不至的關懷與鼓勵,周勇感受到了知識的力量和教育的溫暖,也在他年幼的腦海里刻下“以愛回報社會”的諾言。
2011年,周勇憑自身努力成功考入滁州學院,“我選擇了師范專業,立志成為一名人民教師”。2017年,周勇毅然投身鄉村教育事業,他通過特崗教師考試,來到壽縣豐莊鎮合廟小學。“考試之前我對壽縣了解很多,這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深厚的底蘊,我相信,這里是我夢開始的地方。”
“剛到這里時,我既緊張又惶恐,怕大家會用異樣的眼光看我,也怕大家會質疑我的教學。可是,合廟小學的校長、師生、家長以及校園周邊居民都對我非常熱情,讓我立刻就有了家的感覺。”周勇說,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每天下課后他都會花大量時間做筆記、練習板書、翻閱書籍,“在生活和工作上,我確實比普通人要艱難的多,但一想到有這么多喜歡和支持我的人,我就什么困難都不怕”。
身殘志堅、工作出色的周勇很快成了當地的勵志榜樣,大家都非常喜歡和信任他,還經常拿他的事跡來鼓勵學生。工作以來,周勇一直帶畢業班的數學課,這兩年,學校老師緊缺,他開始兼任兩個年級的語文和數學老師。為了有更多時間和學生們在一起,周勇吃住都在學校,從“家”到教室還用不到一分鐘,學生的各種事情他都可以第一時間處理。他推出“課后半小時”輔導計劃,利用放學后的時間耐心地幫助孩子們鞏固知識,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年級語文課結束之后,五年級的數學課開始了。周勇仔細地給學生們一遍遍講解習題,再將他們一個個叫到黑板前解題,直到所有學生弄懂做對為止,同學們認真聆聽,完全沉浸在講解中,沒有人注意他空蕩蕩的左臂。
學生劉文雅親手給周勇制作了一張教師節賀卡,下課時交到他的手中,五彩繽紛的卡片上面寫滿了祝福,稚嫩的筆觸和語言滿是真誠,“周老師教得特別好,又認真又耐心又樂觀,他無懼艱難的精神和無比堅強的意志一直激勵著我們,我們都很喜歡他”。
“叮鈴鈴……”清脆的下課鈴響了。孩子們像出籠的鳥兒一樣飛到操場上,周勇和學生們一起玩著“跳房子”游戲,他們排隊一個接著一個跳,誰跳得最快最好就能贏得所有“選手”的掌聲和喝彩聲,孩子們的臉上滿是歡喜的汗水與笑容。“我們特別喜歡跟周老師一起玩,飛行棋、象棋、跳沙包,很多游戲他玩得比我們還高興。”
擔任教導主任后,周勇積極組織校內教師開展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活動,搭建起教師之間交流分享教學經驗的平臺。為了豐富學校的課程內容,他大力倡導并開設了“家鄉文化課”,邀請非遺傳承人走進校園傳授傳統技藝,讓孩子們在學習中感受家鄉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各科老師都對周勇豎起大拇指,“他的工作量比我們多出好幾倍,可是他硬是擠出時間,克服身體困難,把所有的工作都做的有條不紊,我們都很佩服他”。
“在這里,我教出了一批批快樂優秀的學生,這讓我特別自豪。”周勇欣慰地表示,“我帶的第一屆學生剛好今年高考,他們紛紛把好消息告訴我。有一個學生考入了我的母校滁州學院,聽到這個消息我特別激動,仿佛看到一個年輕的老師很快成長起來,那又是一個充滿希望的輪回”。
周勇默默付出的態度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贏得了全校師生和家長的信任與贊譽,2024年他獲評“淮南市優秀教師”“淮南好人”,2025年獲得“全省新時代青年先鋒”榮譽稱號。
站在三尺講臺上的周勇始終謙遜和淡然,他用殘缺的手臂和不懈的努力書寫著對教育的忠誠,用實際行動為鄉村教育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我現在一直在與更優秀的教師學習交流,進一步提高專業能力素養,在工作中也一直有新的想法,希望把更多更好的知識傳授給我的學生”。
圖一:周勇帶著一年級新生朗讀學習生字。
圖二:周勇與學生交流談心。
圖三:周勇用殘缺的左臂支撐,在黑板上粘貼教具。
圖四:周勇利用課間休息與學生一起游戲。
圖五:周勇指導一年級新生學習正確握筆方式。
(記者 付莉榮/文 陳彬/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