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先爭優在壽縣的生動實踐(上)
歷史常常因毅然一躍辟出全新局面,也常常以深耕細作織就絢麗篇章。
“將六安市壽縣劃歸淮南市管轄。”2015年12月30日,《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調整安慶市銅陵市六安市淮南市部分行政區劃的實施意見》下發,這標志著壽縣乃至淮南市登上了建設與發展新的起點。
八公山黃了又綠,瓦埠湖落了又漲。驀然回首,兩年多時光在壽縣295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寫下了什么?眺望前方,又有什么樣的歷史契機向我們招手?
看得見的變化,觸摸到的未來——近日,《安徽縣域經濟競爭力研究報告》發布了“安徽縣域經濟2017年度綜合競爭力排名”,在安徽61個縣(市)中,壽縣位居第10位,上升了37位,榮獲全省發展速度十快縣第7名、投資環境十佳縣第7名、綠色發展十佳縣第4名、政府動能十佳縣第1名,成為綜合競爭力排名上升最快的縣域。
誠然,壽縣,提升縣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綜合實力,跑出了趕超跨越的“加速度”,推動淮南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其勢已成、其時已至。
(一)歷史總是按照自己的邏輯行進。
2016年1月4日,淮南市召開領導干部大會對行政區劃調整工作進行動員部署,這次區劃調整的重大意義被濃縮為“三個有利于”——
有利于城市規模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培育壯大中心城市;
有利于發揮城市輻射作用,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有利于改善城鄉居民生活,使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后發縣域在行政區劃調整后會不會釋放生產力?愿望和效果能不能實現一致……”網絡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2016年新年之初,網站上論帖如云,給力的有之,糾結的也有之。
用發展為淮南贏尊嚴,用實干為壽縣謀崛起。
2016年1月26日召開的“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22次提到壽縣,涉及壽縣的園區發展、城鄉建設、文化旅游等各個領域。同時,市委書記沈強在參加壽縣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壽縣要按照“南工北旅生態縣”的發展目標,推進“五化”進程,提升經濟實力,把壽縣建成宜游宜居宜業的淮上明珠。
立足新起點,勇擔新使命。壽縣全縣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牢固樹立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把區劃調整帶來的機遇、激發的熱情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壽縣大地澎湃起奮起直追的熱潮。
環顧各地強勢崛起歷程,內容或有不一,但路徑是驚人的一致:等高對接、強力入軌。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直接推動下,“等高對接、強力入軌”迅速成為壽縣廣大干群口中的熱詞、心中的任務。
——“等高對接”要點在“高”,標準向高看齊,壽縣強化所有工作標準、要求和舉措都向新的定位看齊。
——“強力入軌”重點在“強”,執行強勢推進,以明確的責任來保、以嚴格的督查來推、以到位的獎懲來促,環環相扣抓落實,做到抓鐵有痕、踏石留印。
逆風勁揚,壽縣人終以不甘人后、創業爭先的姿態,劃出一道穩進的弧線。今年上半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6.8億元,增長9.2%,高于全市4.5個百分點,高于全省0.9個百分點;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15億元,增長19.7%,高于全市18.5個百分點,高于全省10.8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112.3億元,增長46.3%,總量位居全市第1位,增速高于全市30.5個百分點,高于全省34.5個百分點;工業用電量增長18.55%,高于全市13.3個百分點,高于全省7.8個百分點;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在全省排位靠前,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位居全省61個縣(市)第1位、第2位。
(二)時間為我們呈現結果,卻往往略去了過程。輝煌從來就不僅是瞬間的力道噴發和霎時的靈光綻放,而更是堅實的每一步和從量變到質變的積攢。
——“進”的支撐持續強化。
項目是零,發展就是零;項目水平有多高,經濟發展水平就有多高。壽縣始終堅持經濟工作項目化、項目工作責任化,完善“要素跟著項目走”的保障機制,以項目的連續性保障發展的連續性。
2017年4月21日、6月29日、7月21日,新橋國際產業園先后舉行了三次招商項目集中簽約儀式,集中簽約工業項目共有15個,總投資20.55億元;2017年9月23日,壽縣2017年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壽縣蜀山現代產業園舉行,本次集中開工項目40個,總投資118.85億元。
傾力構建“南工”。兩年多來,舉全縣之力,重點推進新橋國際產業園和壽縣蜀山現代產業園區建設,按照“充分授權、見章蓋章、見文行文、封閉運行”的運作模式,獨立行使縣級經濟管理職能,實現所有審批事項不出園區;對工業項目用地、規劃審核全部由園區負責,按照園區審核意見,即時辦結,推進服務流程再造,打造了經濟發展的新高地。目前,新橋國際產業園完成投資300億元、壽縣蜀山現代產業園區完成投資100億元,先后有200余家規模大、發展前景好的企業入駐園區投產達效,成為全縣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2017年底新橋國際產業園已在全省162家園區中躋身36位。
抓產業發展,抓項目支撐,抓服務保障,壽縣匯聚了行穩致遠的蓬勃動力,拼搏出蹄疾步穩的發展成就。
截至6月底,在建500萬元以上投資項目291個,同比增加34個,其中5000萬元以上85個,增加12個。組織申報省“大新專”項目80個,總投資512億元,完成投資39.1億元。占年度計劃的85.6%。引進招商項目68個,其中省外億元以上項目到位資金增長35%,位居全市第1名。
——“新”的動能不斷釋放。
入駐壽縣互聯網+產業園不過三年,安徽羋八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斌就完成了他事業發展的一個飛躍。公司先后研發成功并獲得專利產品七個,實用新型專利五個。當地著名小吃古貢大救駕和淮南牛肉湯在公司的科技創新和大力推廣下走出了國門。黃斌也將在本月28日參加全國農業安全食品科技創新大會,領取《中國安全食品科技創新獎》。
2016年銷售收入677萬元,預計今年能突破2000萬元……回首這兩年的發展,黃斌仍然為他當時入駐壽縣互聯網+產業園的選擇而欣喜:“對企業來說,發展環境與發展戰略一樣重要。入駐以來,園區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尤其是縣政府和京東簽訂了戰略性協議,讓企業有機會跟京東密切的合作,入駐了京東自營店,對品牌發展是一次騰飛。同時產業園還根據出臺的《促進電子商務產業發展扶持辦法》對企業的銷售業績、人才引進與培養、網絡推廣、物流快遞等進行獎勵,給我們企業很大激勵。”
像安徽羋八子這樣感到欣喜的企業在壽縣互聯網+產業園還有很多。目前產業園已入駐電商企業50多家,2017年度榮獲安徽省級服務業集聚區。
政府引領新經濟,電商發展更給力,電子商務成為壽縣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和產業支撐,上半年實現縣域電子商務網絡交易額11.8億元,增長12.4%,農村產品上行網絡銷售額1.5億元,增幅達11%。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縣新增戰新企業14家、戰新產業實現產值12.48億元,增長19.8%。
——“好”的因素不斷累積。
2016年夏秋之交,一條“我在最美稻田等你”的微信在朋友圈被熱傳。彼時的安豐塘水庫北堤廣袤的田野上,帶有“壽縣古城門”、“天下第一塘”、“芍陂亭”等文字和各種卡通圖案的稻田畫,色彩艷麗、美輪美奐。
安豐塘鎮通過招商引資,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流轉30戶貧困農民80畝土地,種植不同品種、有著不同顏色葉子的水稻,繪制出具有地方文化元素的“稻田畫”,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光,為當地群眾帶來收入。
客人多了,周邊農戶的生意來了。“近水樓臺”的魏忠英大媽買了臺冰柜,售賣飲料和小雜貨:“生意好的時候,能賣大幾百哩。”村民江家好搞起了農家樂。距離稻田畫200多米的安豐塘生態葡萄園成為最大受益者,經營戶江典安對記者說:“沒搞稻田畫之前來的人少,我們得把葡萄運到路邊賣,現在是客自上門,提供現場采摘、品嘗葡萄酒等服務,一個星期能多收入四五千塊錢呢。”
稻田畫創意農業帶動現代農業和生態旅游,推動了壽縣文化旅游特色戰略的實施;以生態旅游促進群眾增收,帶動了貧困戶脫貧致富,又何嘗不是為了這真實的、點滴的美好與幸福?
浙江大學農科院教授張彬曾說,壽縣稻田畫進一步提升了壽縣的知名度,可新增壽縣旅游10萬人次,增加旅游收入3000萬元。
全力打造“北旅”,構建旅游發展新格局,壽縣加快推進壽春古城、正陽關古鎮、瓦埠古鎮、隱賢古鎮和小甸紅色名鎮保護利用,推進八公山-壽春古城文化休閑游覽區、安豐塘水利生態游覽區、瓦埠湖生態休閑游覽區和新橋都市休閑游覽區建設,推進江淮運河旅游風光帶建設。按照“保護古城、建設新城、提升名城”的思路,新城區實施重點工程114項,機關、學校、醫院出城基本完成,總規67平方公里、控規32平方公里的“一城四區”格局基本形成;古城保護有序推進,古城墻、護城河整治和內環路整修效果明顯,榮獲第四屆省級文明縣城、安徽省園林縣城稱號。
(三)足音跫然,汗跡尚溫。沿著那一行行堅實有力的步伐,站在兩年多時光奮斗壘起的高度上,能愈加清晰地看到一個后發縣域的振興之路。
“扎實苦干、創業爭先。”當時間定格,回望壽縣人剛剛走過的這兩年,“咬定目標不松勁”、“補缺補差”、“強化執行力”……這些充滿向上力量的詞匯,奠定了這一時期壽縣發展的主基調。
蓄積升騰,壽縣斬獲榮光。2017年,成為安徽省綜合競爭力排名上升最快的縣域。
水漲船高,讓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比GDP跑得還快。上半年,各項民生事業穩步推進,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616元和6003元,分別增長9.4%、9.7%,增速均高于全省、全市水平。
實踐證明:發展才有形象,發展才能贏得未來、贏得信心,發展才是解決一切矛盾和問題的關鍵;實干方能圓夢。實干才能贏得地位、贏得民心,實干才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保障!
無邊光景一時新,更有精彩在后頭。壽縣將繼續證明!(記者 張靜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