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臺縣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紀實
現代農業發展離不開服務體系的有效支撐!
近幾年,鳳臺縣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堅持公益服務與經營服務相結合、推行農業生產機械化、強化規范性操作、著力構建綜合服務相協調、整體協同推進的“一主多元”現代農業服務體系格局。
鳳臺縣從2013年9月份開展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工作以來,已累計投資1800萬元,開展小麥全程社會化服務面積25萬畝,水稻全程社會化服務面積45萬畝,同時開展了農業社會化服務“111”示范創建活動。
培育專業合作社 創建社會化服務
該縣以開展合作社示范縣建設為契機,大力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h委、縣政府把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納入目標考核,制定并出臺了《關于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開展農業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建設”,制訂了《鳳臺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雙百工程”實施方案》,選派100名農業技術人員,結對幫扶合作社,規范合作社建設,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把農民專業合作、家庭農場、種養植大戶納入金融部門開展的信用服務范圍。積極參與全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融資風險補償基金試點,通過成立組織、制定方案、組織實施等環節,全縣融資風險補償基金試點工作有序開展。同時,積極與省農業信貸擔保公司合作,開展“勸耕貸”業務,截至今年5月,以農地抵押為補充形式的貸款累放178筆,金額6412萬元。
經營服務相結合 植保服務品牌化
以鳳臺縣農旺植保專業合作社為依托,在全縣建立植保社會化服務體系,堅持政府引導、扶持和農民自愿、市場化運作的原則,采取統一組織和分散經營相結合的形式,以先進的植保技術和植保機械為核心,以植保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農資經營大戶、致富帶頭人等為主體,建立覆蓋全縣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組織,給農民提供專業化的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在管理上,堅持“五定”,即定工作職責、定防治任務、定防治對象、定防治效果(產量)、定風險責任;在防治上,堅持“五統”即統一組織,統一測報、統一配方、統一供藥、統一防治;在措施上,進一步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截至目前,全縣已成立植保專業化防治合作社120個,組建專業化防治服務隊158個,擁有機動噴霧器數達3856臺、隊員4200名,每年開展小麥、水稻病蟲害專業化防治70萬畝,為鳳臺縣的糧食豐收做出了巨大貢獻。
推行生產機械化 社會化服務增效
作為農業部確定的全國8個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先進縣之一,該縣以鳳臺縣豐壯機插秧服務專業合作社為依托,在全縣70多個機插秧合作社基礎上組建鳳臺縣機插秧服務聯合社,布點建設水稻育秧工廠,實行種子、肥料、農藥、機械四統購,生產標準、技術指導、生產管理、機械插秧“五統一”。以鳳臺縣禾谷香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為依托,組建了機耕、機播、機收農機化服務聯合社,以現代農業示范園為核心,實現“行政推動與市場驅動、項目謀劃與資金保障、宣傳發動與技術培訓、典型示范與整體推進、全面扶持與自我壯大”四個結合,并將農機購置補貼向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傾斜,逐步壯大聯合社規模,為全縣種糧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一體化農機服務。
強化規范性操作 確保社會化質量
在承擔社會化服務的合作社遴選方面,采取合作社申請、鄉鎮推薦、現場考核、綜合評估和網上公示的方式。合作社分別與農委、農戶簽訂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協議。采取提供統一供應良種、統一測土配方施肥、統一秸稈全量還田深松深耕、小麥統一機械條播、統一鎮壓、小麥統一機械開溝、水稻統一機械插秧、統一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統一機械收割、統一技術指導的“十統一”服務。同時,強化資金管理,組織驗收組,采取實地查看現場、查閱資料、入戶調查、電話抽查等形式,進行考核驗收,嚴格兌現補助資金。執行“一戶一清冊、一項一驗收、三方共簽證”的管理辦法,創新了管理模式,確保了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質量。(記者 劉銀昌 通訊員 劉明勇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