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業安全健康發展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如何能在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更是難上加難!中煤新集劉莊煤礦深推改革發展,用——“金鑰匙”開啟“新征程”
堅持“雙輪驅動”,深推改革發展,以管理創新實現管理升級,以技術創新實現提質創效。按照“一井兩面”的生產格局,實現礦井安全高效集約化生產。通過優化集中控制中心職能,實現管理集中、業務集中、人員集中,做到指揮管理高效,協調工作有力,解決問題高效快捷。
這就是中煤新集劉莊煤礦健康發展的“金鑰匙”。
實現原煤產量近五百萬噸,財務利潤超十億元,創造了生產經營成效歷史最好水平。該礦用改革創新的“金鑰匙”,不僅開啟了礦井健康發展的“新征程”,還轉化為推動礦井高產高效穩步發展的“真金白銀”。
中煤新集公司劉莊煤礦礦長許東明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礦井安全形勢繼續保持了整體穩定,產量、利潤、銷售等工作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尤其是利潤,上半年即完成了全年考核利潤的81%以上。”
科學用工 合理組織
日前,記者驅車前往該礦采訪時,遇到了生產副礦長黃德圣,他告訴記者,科學用工,合理組織,為礦井單產屢創歷史新高打下了基礎。
記者了解到,在用工組織方面,該礦推行科學的作業制,并向輔助單位延伸,既保障了職工現場作業時間,提高現場作業循環次數,促進生產效率提高,又大大提高了職工的休息時間,職工出勤率得到有效保證。礦井單產屢創歷史新高。“111102工作面原煤產量兩次達到公司原煤45萬噸/面·月單產指標;171305工作面(外)三次達到公司原煤45萬噸/面·月單產指標,1次達到公司原煤60萬噸/面·月創新指標,創歷史新高記錄。礦井總進尺逐月增加,尤其是5月份,比4月份增加335米。”
管控源頭 質量前控
“精益管理和市場化成本管控管理,是劉莊煤礦深推內部市場化建設的兩個有效‘利器’。”礦經營副礦長楊杰介紹說。該礦圍繞公司低成本戰略,統籌協調,推行“1+3”成本管控模式,落實提質增效措施。
該礦用市場化管理模式挖掘內部潛力、激活內生動力,撬動了礦井發展活力。在深推內部市場化建設過程中,對基層生產隊的工資實行差異化考核,“零、散、雜”的工作量就“一筆頭”考核,重要的工程“一工程一考核”,突出物資供應、材料費考核、修舊利廢、精益管理等關鍵環節,狠抓效能提升,建立健全完善內部市場化精益經營機制,全力打造內部市場化建設精益管理“升級版”,持續提升礦井市場化運行質量和水平。煤質管理堅持精采細收,嚴格洗選過程控制,萬噸含雜率、矸石帶煤率大幅降低。通過完善煤矸分流系統,確保礦井的綜合煤質保持在5000卡/克以上,提高了礦井經濟效益。
依托“四化” 科技興礦
“現代煤礦必須要靠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提高機械化、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才能實現減人提效,不走創新道路,只有死路一條。”許東明堅定的說,“煤矸分流、深淺孔注漿、單軌吊等創新,有效保證了礦井的安全、生產效率、產量煤質的穩定。”
推進“四化”建設無疑是安全高效生產的良方。該礦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模式開發建成智慧化礦山綜合集成平臺;通過利用電力監控系統自動化控制技術建成的井下變電所供電綜合自動化系統;建成111102自動化工作面,實現在工作面監控中心對綜采設備進行自動化控制。在1511采區建成單軌吊網絡化運輸,形成采區軌道上山、工作面風機巷及高抽巷連續直達運輸,總運輸里程達6000余米,實現人員、物料、設備聯合運輸,減少生產投入,提高工作效率。
該礦總工程師倪先杰在調度集控中心通過視頻向記者介紹井下生產情況。“把技術作為最大的保障,以礦井“四化”建設為依托,不斷提高安全基礎管理水平,大力推進技術經濟一體化,通過優化設計參數、工作面、采區煤倉、巷道設計,并加大巷修機械化應用,既減輕了安全管理壓力,又節約成本投入。”
在131302軌道順槽、171306軌道順槽引進CMM2-24型液壓錨桿錨索鉆車,工作效率提高近3倍;上半年注漿修復巷道約960m,減少成本投入近132萬元;進一步優化礦井主運輸系統,實現礦井煤矸“共用系統、分時分段,分流提升”,今年以來,商品煤綜合煤質5015卡/克,比預算提高165卡/克,保證了產品銷售質量。
(記者 魯松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