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城市重要的發展基礎,是城市的吸引力、競爭力、創造力。企業的壯大,創新創業的活躍,項目的落地一刻也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但當前,項目落地難、實施難困擾著企業,羈絆著產業的發展,愚以為,應盡快構筑好項目“落地鏈”,營造投資項目的最優環境。
圍繞“立得住”,打造優勢“產業鏈”。種下梧桐樹,才能引來金鳳凰。在區域經濟的浪潮下,企業不可能單兵突進、單打獨斗,企業依托項目,項目生存于產業。產業的加速集中是一股不可逆轉的潮流。從企業到產業再到產業鏈, 這是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作為資源型城市,淮南經濟的發展與振興正處于打基礎、聚能量、調結構、轉方式的關鍵時期,應抓住我國正在進入產業大遷移和產業轉型的協調階段的歷史機遇,放眼長遠,做好產業科學合理規劃布局。牢牢抓住煤電化傳統產業,做大做強云計算等優勢產業,集中力量發展“聲、光、電、生態、醫藥、農產品、智能制造”等幾條完整的產業鏈, 形成產業聚集效應。突出做好產業鏈招商,重點引進產業鏈龍頭企業、補充產業鏈缺失環節、強化產業鏈薄弱環節,大力發展一體化產業項目,形成產業集聚規模效應。瞄準煤炭、化工、醫藥等上下游產業鏈條,進一步明確招商引資方向,把外地的企業、外面的市場吸引到淮南來,構筑發展的新支點。努力提升高新產業層次,推進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領域和關鍵核心環節的科技攻關,加快研發一批支撐相關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開發一批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品。
圍繞“招得來”,發展項目“資金鏈”。不怕口袋空,只怕腦袋空。要做好財力保障文章,在扶持企業政策方面做"加法",加大財政政策、資金對企業的幫扶力度,通過以獎代補、貼息等手段提高企業擴大生產、改造技術、升級產品的積極性。加強與金融部門溝通協調,通過信貸融資、民間融資、引進互聯網金融等多種有效途徑,不斷破解融資難題。同時,在涉企收費方面做“減法”,制止涉企亂收費行為發生,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圍繞“留得住”,盤活項目“土地鏈”。《淮南子》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要盤活土地存量,用好現有閑置土地和荒廢土地,解決好土地問題,確保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用地,有效提高招商引資項目的開工率、竣工率和投產率。利用山南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優勢,合理、集約、高效利用土地資源。研究吃透國家土地政策,對于國家重點支持制造業項目,并繼續實行土地價格優惠等系列政策,制定相關優惠措施,做好運用,擴大制造業的招商引資力度。
圍繞“發展好”,做優項目“服務鏈”。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給各類市場主體吃上“定心丸”,為企業落戶生根和發展創造條件。著力改善招商引資的“硬環境”,完善運輸、倉儲、物流等配套功能,提高招商吸引力,同時加大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園區的承載力。積極營造招商引資的“好環境”,通過簡化審批手續、減少辦事環節、履行服務承諾、強化效能監察,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對引進項目的各環節手續實行全程引導、代辦、協調等服務,營造投資興業有熱情、接待管理有規范、困難問題有著落、互惠雙贏的良好環境。對重大項目、新簽約項目、新開工項目加大跟蹤服務力度,建立保姆服務監督反饋機制,可為每個企業配備“保姆員”,全天候為企業解決問題。同時,加大融資、財政、土地、人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召開項目落實現場辦公會議,及時協調解決,確保簽約項目落地結果,以全要素服務打造出項目發展“生態圈”。
(陳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