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庵區推進營商環境優化述評
欲致魚者先通水,欲致鳥者先樹木。
區域間競爭,短期看區位,中期看資源,長期看環境。開放招商競爭,項目落地開工,拼到最后是拼環境、拼軟實力。
“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要破障礙、去煩苛、筑坦途,為市場主體添活力,為人民群眾增便利。”田家庵區一直在講,一直在喊,也一直在踐行。
近兩年,處于加快發展的機遇期,也處在爬坡過坎的攻堅期的田家庵區,優化發展環境的鼓點,敲得越來越快。
去年,田家庵區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在全區開展了“五項整治”優化發展環境年活動,對全區機關作風、土地、房地產、招投標、信訪五大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
今年3月21日,田家庵區召開全區招商引資及項目建設工作會議,要求全區上下始終牢固樹立“環境就是吸引力,就是競爭力”“發展靠項目、項目靠招商、招商靠環境”的理念,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發揮優勢,打造亮點,吸引客商,集聚項目,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大爭之世,非優即汰;轉型之時,不進則退。
放眼全市,田家庵區正處在“前有標兵,后有追兵,形勢逼人”的發展境地。招商引資,田家庵區不光要拼區位、人才等資源優勢,更要拼環境這個核心競爭力,任何遲疑、拖沓、耽擱,都會讓機遇溜走,讓項目流失。
怎么踐行“營商環境優化”?怎么落實“干在實處”?關鍵在領導、關鍵在落實。
在樹立導向上——田家庵區完善干部考核評價辦法,把營商環境優化體現在政績考核和行政問責的全過程。同時重拳出擊,對個別部門和少數干部濫用職權、吃拿卡要等行為實行“零容忍”“動真格”。
在強化保障上——田家庵區更加注重在依法踐諾上下功夫。提出打造誠信政府,對于已出臺的政策、簽訂的合同和協議,只要符合法律要求,必須一諾千金、堅決兌現。
優化營商環境,多管齊下、落實落細,把“障礙”破得更徹底,“煩苛”去得更干脆,田家庵區才能筑起高質量發展的“坦途”。
破障礙——征地拆遷是促進發展、招商引資、推進項目的一項最基礎、最關鍵的工作,躲不開也繞不過。為保障征遷,從區、鎮、村抽調了400多名協調能力強、善于做群眾工作的干部職工,到征地拆遷工作一線,集中時間、集中精力征遷。
去煩苛——“抓活”,最大限度為企業松綁。加快政務服務中心建設,讓企業少跑路;各級各部門切實把“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到實處,強化“放水養魚”,推進降稅清費,減輕企業負擔,真正解決一些企業的難點和群眾創業的痛點,把減輕企業負擔的惠企政策落到實處。
“抓實”,建立“親”“清”的政商關系。全區黨政領導干部分包重點企業,及時解決難題;各部門牽手企業,與企業長期結對幫扶;選派干部入駐企業,與企業共進退,形成“服務企業、尊重企業家”的濃厚范圍。
多項措施,一個指向——讓田家庵區的營商環境“經得起比較,經得起打聽”,為開放招商、項目落地、高質量發展贏得更大空間。
鼓點聲聲急,舉措頻頻出。營商環境優化,釋放發展“紅利”——1-2月份,共引進億元以上項目到位資金9.21億元,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20%;引進億元以上省外項目到位資金5.41億元,同比增長128.3%。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行進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的田家庵區,必須拿出攻堅克難的勇氣和堅持不懈的韌勁打造一流發展環境,這承載著田家庵區希望,承載著百姓福祉!
(記者 張靜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