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營商環境既是企業健康發展的需要,更是一座城市、一個區域吸引項目投資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地稅系統緊緊圍繞“為國聚財、為民收稅”稅收工作宗旨,主動將地稅工作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從征管機制調優、納稅服務創新、隊伍管理升級、監督考核增效四個方向發力,各項工作在塊上體現了“地稅水平”,在條上彰顯了“淮南特色”,為我市營商環境的優化及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蹄疾步穩:地稅收入穩健增長
五年來,全市地稅系統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實體經濟后勁不足、稅收環境日趨復雜等不利因素影響,著力稅收分析,強化科學調度,確保均衡入庫,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隨著國家“營改增”全面實施,地稅主體稅種劃歸國稅局征收,地稅“以票控稅”手段缺失影響,地稅部門組織收入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和壓力。全市地稅系統克難奮進,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組織收入“四個堅決”的工作要求,立足稅源精細化、科學化管理,努力提升地稅收入質量。五年來,共組織地方稅收入247.04億元,組織基金(費)收入214.74億元,保質保量地完成了市政府下達的稅費收入任務,為全市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民生持續改善做出了應有貢獻。
行穩致遠:依法治稅有力推進
五年來,面對經濟新常態、稅收新常態,全市地稅系統堅持依法治稅工作靈魂,高擎法治大旗,以法治促稅收,以法治促發展。
市地稅局制定《淮南市地方稅務局依法行政操作規則》,落實行政處罰法、行政強制法等法律法規。實行權力責任清單制度,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事項。深入開展稅收宣傳和普法教育,落實稅收“黑名單”和重大稅收違法案件曝光制度。對重大稅務案件,堅持集體審議和審理制度,審理重大稅務案件12件,受理稅務行政復議案件2件。開展稅收執法督查,規范重點事項和關鍵環節的稅收執法行為。率先在全省地稅系統推行稅收執法全過程記錄,規范稽查執法41個重點環節過程記錄。大力整頓稅收秩序,加大專項檢查、發票專項整治、涉稅案件查處工作力度。
致力創新:征管改革亮點頻現
五年來,全市地稅系統堅持一年一個重點,一年一個主題,先后開展了“管理升級推進年”、“管理升級深化年”等主題年活動,實現由點的突破,帶動面的提升。
在管理升級深化年中,全市地稅系統堅持重在平時、重在統籌、重在監控、重在細節、重在突破。穩步推進稅源專業化管理試點,開展征管質量監控分析與檢查,建立推行“三級”動態巡查、交叉評估、征管分析的個體稅收征管制度,開展納稅評估實踐。在全省率先推行普通發票“網上申請、速遞配送”申領方式;“四證聯辦”在淮南率先落地;試點推行“電子存儲,分類歸檔,數字索引”的征管檔案電子化管理。開展房產稅、土地使用稅明細申報,聯合國土部門開展“以地控稅”。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個人所得稅管理,推進和規范土地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匯繳鑒證購買服務工作。
優化環境:納稅服務提速增效
五年來,全市地稅系統深入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圍繞“六提速、三減負”,推行全市通辦、自助辦稅、移動辦稅等多項便利化措施。
全市地稅系統梳理服務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調轉促”戰略政策100條。落實各項稅收優惠13.53億元,推廣“稅融通”幫助365戶納稅人獲得貸款12.4億元。落實大企業聯絡員制度,深入推進“一對一”等個性化服務。推進集約化辦稅,拓展“一站式”服務、“一窗式”辦結,擴大免填單、“同城通辦”等服務領域。開啟“單位網上申報,靈活就業人員銀行批扣”社保費征收模式。采用銀行委托代征方式解決退休人員社保費繳納問題,全省率先實現與人社部門的數據實時交互。主動作為,為礦業集團棚戶區2.6萬余戶辦理安置房手續。加強國地稅合作,方便納稅人“進一家門,辦兩家事”。推進國地稅合作示范區建設,鳳臺縣被國家稅務總局授予“全國百佳國地稅合作縣級示范區”。
(記者 柏松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