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上午,淮南市交警支隊大通交警大隊“不打招呼”走訪轄區危化品運輸公司,突擊檢查車輛安全行駛制度落實情況。檢查過程中,民警向運輸企業詳細通報了天津港 “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的危害,要求危化品運輸單位務必切實落實相關安全制度。(8月18日《淮河早報》)
天津港“8·12”危險品爆炸事故再一次敲響了警鐘,安全這根弦要時刻繃緊不放松,危化品運輸車輛安全運輸無小事。淮南交警這樣的檢查不給敷衍了事者機會和時間,而且能夠查出真實的情況,使問題和隱患得到及時解決。此舉讓人拍手稱快。
檢查是了解情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是促進工作落實的有效方式。然而不知始于何時,我們一些地方的監管部門習慣于在檢查前發通知、打招呼。與之相對應的是,被檢查單位也“聞風而動”,要么大搞突擊,大做表面文章,要么忙著搞招待、備酒宴。提前的“準備工作”做得充足,檢查的結果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這樣的“表演式”檢查查出的問題當然少,處理的問題也更少,不僅失去了檢查的意義,還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
而突擊檢查就不一樣了。突擊檢查是事前不通知、不打招呼、也不定時間,檢查時直奔現場,查完即走,不給基層單位添接待之麻煩。這樣檢查的結果一是可以得到第一手資料,確保檢查信息的可靠性、真實性、客觀性,起到去偽存真的作用;二是避免了個別人員偏重面子,對與自己有關系的被查者高抬貴手;三是有效地避免了被查單位用盡心機地招待搪塞檢查現象的發生;四是可以發現平日工作中難以發現的相關問題;五是可以對被檢查的單位時時敲響警鐘,倒逼有關地方或單位真抓實干。
突擊檢查實際上倡導的是一種務實肯干的風氣,促使監管部門埋頭實干,做出實績。愿這樣的突擊檢查能常態化。也只有讓突擊檢查常態化,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弄虛作假的機會,督促單位或個人,真正抓實抓好平時的工作。
(馮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