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淮南豆腐,香飄世界”而風靡全球的豆腐故里——淮南,滿城通街看不到一塊“淮南豆漿”、“淮南豆腦”或“淮南豆花”的招牌,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家掛著“永和豆漿”招牌的連鎖店,這令許多慕名來淮品嘗豆腐、豆漿的外地客很有些失落,這不能不說是豆腐故里的一大缺憾。
想當初,“中國烹飪協會”曾把“中國豆腐之鄉”這塊金字招牌授予淮南,淮南人因此好一陣激動,也好一陣宣傳。但因我們沒能充分因勢利導,去把小豆腐做成大文章,從而坐失良機,反而讓四川、湖北等地把豆腐文章做的花團錦簇,風生水起,成為當地的一項特色產業。淮南向來以大煤大電為豪,小豆腐難擺重要議事日程。這“一黑一紅一白”相比,黑的牛氣,紅的神氣,位居淮南支柱產業;白的蒼白,始終沒能位列淮南主導產業,而未被人們所特別重視。倒是“淮南牛肉湯”,在民間鍥而不舍的推動下,聲名鵲起,意氣風華,正將成為淮南的一項新興產業,問鼎江淮,風靡全國,闖向世界,為淮南爭取了不少榮譽。
“永和豆漿”是臺灣林氏兄弟1999年到大陸打拼,在上海浦東開的第一家“永和豆漿店”,后又在上海設立“永和豆漿加盟總部及直營店”。十多年來,他們在全國設立了四百多家直營店,加盟店更是遍及全國各地!坝篮投節{”把傳統和現代經營理念相結合,既打造了位居世界500強的餐飲業,又做大了大豆產業、大豆生物及豆制品產業,弘揚了中華文化,彰顯了中華國粹,成為大豆業界的標桿。據悉,“永和豆漿”創始人,對豆腐發源地的淮南一直情有獨鐘,數次“微服”來淮考察。也曾通過官方欲與“豆腐發源地”這個品牌強強聯合,做優、做大豆腐及旅游文化產業這篇文章,但無果而終。
豆腐,在海外被譽為“中國龍腦”,“豆腐始祖”劉安被尊為“中國豆腐神”。如今,豆腐、豆漿、豆腦或豆花風靡海外,許多海外華人慎終追遠,緬懷故國的豆腐始祖,針對日本人妄想癡奪豆腐發源地的圖謀,在國際豆制品業界提出,“世界豆腐,源自中國;中國豆腐,源自淮南;淮南豆腐,源自八公山”的響亮口號,來捍衛中華國粹。
因此,作為豆腐故里的淮南人,我們應該具有時不我待的使命感、緊迫感和責任感,去做好“小豆腐的大文章”。曾有專家針對我市忽視品牌資源的市場運營而撰文指出:淮南每年的招商引資項目很多,卻沒有人去招“八公山豆腐”的市場運營之商。這其實就是八公山豆腐品牌資源的一種無形損失,因為本來它可以造就很多的商機。由此而推,臺灣“永和豆漿”的經營模式,為什么不能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而兼收并蓄為“淮南豆漿”的經營模式?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我們已經制定了一系列做大做強“淮南豆漿”餐飲業、“淮南豆腐”產業的“綱領”性文件,更重要的是要有推動這些“綱領”性文件,具體實施的實實在在的行動。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臺階。先讓“淮南豆漿”和“淮南牛肉湯”一樣香飄淮南大街小巷,繼而,讓“淮南豆漿”和“淮南牛肉湯”成為淮南餐飲業的雙翼,振翅高飛。讓這“淮南香”,香飄全省,香飄全國,香飄世界。
(張純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