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資源型城市,淮南如今正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經濟發展增速低谷徘徊的嚴峻形勢。如何重振淮南雄風?市委九屆七次全會及時揚創新驅動之帆,航轉型發展之船,用“創新之匙”,解答這個備受全市人民關注的“淮南之問”。
“圍繞一個目標(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雙輪驅動(做精做優煤電化產業鏈,做大做強非煤產業群),加快三化進程(加快產城融合化、城鄉一體化、合淮同城化進程),實現五個發展(實現轉型發展、開放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廉潔發展)”,奮力打造淮南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升級版。這就是市委、市政府面對淮南嚴峻復雜的宏觀形勢,積極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和“三期疊加”的新環境,以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在吸取以往合理觀念的基礎上,提出的新的轉型發展戰略。這一新的發展戰略,因其目標堅定,內涵豐富;路徑清晰,導向精準在今年市“兩會”上,贏得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的熱烈響應和堅決支持。
要實現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目標,我們必須創新思維,更新觀念,擯棄“一煤獨大”的固化思維和“工業大市”的優越思維,既要看清現今我市非煤經濟比重依然較小,“一煤獨大”的產業格局并沒根本轉變的劣勢,也要看到我市基礎雄厚、資源稟賦和人均指標都在全省靠前的優勢,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重創新、抓招商、防風險、惠民生,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咬定目標不放松,加快轉型不動搖。
要做精做優煤電化產業鏈,做大做強非煤產業群,實施“雙輪驅動”,我們必須增強創新意識,讓創新成為“雙輪驅動”的新引擎。堅定不移“立足煤”:全力推動煤電兩大首位支柱產業“破繭化蝶”,向市場主導型、清潔低碳型、集約高效型、生態環保型、安全保障型轉變,提升支柱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千方百計“延伸煤”:加快發展新型煤化工、汽車及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三大主導產業,使主導產業盡快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源;創新路徑“不唯煤”:大力培育文化旅游、現代醫藥、光電新能源、綠色有機農產品加工四大高成長性產業。使高成長性產業盡快形成主導產業,推進我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要加快產城融合、城鄉一體、合淮同城這“三化”進程,我們必須創新發展環境,產城融合、宜居宜業;城鄉一體,共同繁榮;呼應省會,借勢發展。
要實現轉型發展、開放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廉潔發展這“五個發展”,我們必須以全國智慧試點城市、省級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為抓手,創新驅動“超越煤”:在全社會積極倡導和大力營造創新創造的濃厚氛圍,以科技創新培育戰略新產業、以大眾創業培育經濟新動力、用萬眾創新撐起發展新未來,闖出一條具有淮南特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轉型之路,使創新創造的特質融入淮南市民的精神血脈,鑄造我市“能源之都”的城市新形象。
(張純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