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淮南日報一版刊發了題為《大力弘揚敢于擔當的工作作風》的評論文章,讀后感觸頗多,深受啟發。聯系“四爭”競賽活動,筆者認為敢于擔當是檢驗干部作風是否過硬的重要標準,也是推進發展、奮力崛起的強勁動力。
擔當源于使命,擔當源于責任。所謂擔當,簡而言之,就是在推進發展面前勇挑重擔,敢于負責,敢抓敢管,敢于碰硬,敢于向困難“動刀”,敢于向矛盾“亮劍”,以良好的精神狀態,過硬的作風,聚集正能量,推動本地本單位本部門各項工作上臺階。
在現實生活中,為什么有些事情說來說去,議來議去,很難得到迅速有效的落實?盡管有慣于推諉扯皮、坐而論道、拖拖拉拉、安享清閑等諸多因素,但深究其因,我們總能看到不敢擔當,推卸責任,當老好人的影子。諸如:抓發展干工作心不在焉,只求工作過得去,不求作風過得硬;只習慣于搞形式,不注重實際效果;只想下去遛一圈,不愿撲下身子盯著干;只講“四平八穩”,不敢正視矛盾,導致缺少發展銳氣,安于現狀;缺乏趕超先進,爭創一流的追求,工作無激情,不在狀態,遇到困難講客觀,碰到矛盾繞道走,出現問題躲后頭,處罰問責不開口。這種習慣于做“太平官”,風險不沾邊,責任推一邊的不健康思想,已成為制約加快發展的“負能量”。試問,不敢擔當,何談盡責?又何談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
衡量一名公職人員是否敢于擔當,最終要看落實,看作風,看盡責,看實效。只有務實肯干,做到勤嚴細實,擔當盡責才能結出碩果。否則,就是一句空話,甚至還會步入“喊在嘴上,寫在紙上,傳達在會議上”的迷局之中。
要養成敢于擔當的習慣,就必須撲下身子,深入下去,既要“聲入”更要“身入”,主動盡責不推諉,敢于擔當不推責,做到問題面前不回避,壓力面前不躲閃,困難面前不推托,挑戰面前不畏懼,問責面前不留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為實現“四爭”目標交上一份“主動盡責,敢于擔當”的合格答卷!
(劉修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