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鄉村建設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抓手,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下,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基層力量薄弱,農民等靠要依賴思想,土地、人才要素制約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不能單兵突進,必須綜合施策。
綜合施策要做到“軟硬兼施”。“軟”,農民是美好鄉村建設的主體。推進美好鄉村建設離不開農民群眾的廣泛參與。要加強農民培訓,注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培養農民正確的價值取向和行為習慣,不斷提升農民的整體素質,充分調動農民建設家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揮他們在美好鄉村建設中的聰明才智,使美好鄉村建設成為廣大農民群眾的自覺行動。“送錢送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特別是要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選好配強村級領導班子,發揮好他們在美好鄉村建設的領頭羊作用。“硬”,美好鄉村建設,一半靠建設,一半靠管理和維護。一方面要立足于改變村容村貌,通過規劃引導和環境整治,實現道路硬化、路燈亮化、河塘凈化、衛生潔化、環境美化、村莊綠化,使村莊布局更加合理、村容村貌更加優美。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環境的管理與維護。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探索推廣農村社區物業管理,以市場化方式建立村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環境衛生保潔的長效管理機制,徹底解決農村的臟、亂、差問題,從根本上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與生態環境。
綜合施策要做到“內外并舉”。“內”,美好鄉村建設不止于建設新村、蓋新房這一硬件外殼,還要充實產業、民生、環境整治、精神文明等內容,尤其是要提高農民收入,搞好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提升農民生活的幸福指數,讓村民感到既好看又實在。為此,要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強化規劃對建設的管理和約束,加大對違法建設的控拆力度,努力改變美好鄉村建設中存在的“只見新房,不見新村”現象。要積極開展村容整治,推進農村衛生“改廁、改圈、改廚”,解決“上氣、下水、循環”難題,努力改善農村生產環境。要突出興業富民,把村莊建設、環境整治與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實現農民增收結合起來,讓農民在參與中共享建設成果,努力形成“村美人富”的良好局面。“外”,美好鄉村不是“世外桃源”。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通過農村宅基地置換和農民住房改建,促進農村人口向中心村鎮集聚,引導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業向規模化經營發展,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與社會保障進一步向農村延伸覆蓋。同時,要采取多方位多形式宣傳手段,利用專題培訓、示范觀摩,動員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提高鄉村干部推進建設能力和農民主體參與意識,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
綜合施策要做到“上下結合”。“上”,建設美好鄉村,各級政府肩負著重要責任。要整合資源力量,加大工作力度,加強頂層設計,加強分類指導,千方百計解難題,集中力量抓推進。要強化機制保障。健全多元支撐的投入機制,在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基礎上,繼續完善“一事一議”制度,引導農民籌資籌勞,走統建與自建相結合道路;鼓勵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界與村結對共建,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美好鄉村建設。要學習借鑒先發地區成功經驗,積極探索市場化運作機制,用市場的手段破解建設資金瓶頸。大力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圍繞農村土地使用制度、農村金融制度和農業經營機制來創新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從根本上破解制約“三農”發展的深層次障礙。“下”,美好鄉村建設重在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彰顯個性之美。要根據各地不同的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發展基礎、文化底蘊等實際,對村莊建設進行梳理分類,實施差異化指導,堅持個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努力打造融現代文明、田園風光、鄉村風情于一體的城市人向往的魅力鄉村。
(焦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