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5年第一批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名單公布,鳳臺縣25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小麥)標準化生產基地成功入選——
推動農業轉型升級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今年夏收時節,我種的900畝小麥喜獲豐收,從耕、種、管、收到銷售,都由合作社統一完成,連農藥化肥成本都降了下來——這都得益于縣里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的創建。”近日,鳳臺縣大興鎮種糧大戶許躍高興地告訴記者。
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日前公布2025年第一批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名單,鳳臺縣25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小麥)標準化生產基地成功入選,許躍的900畝麥田正是這一“國字號”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份榮譽的背后,是鳳臺縣推動農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生動實踐。
標準化生產推動種植方式變革
獲得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認證并非易事。鳳臺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陳勇夫表示,基地建設涵蓋產地環境、生產技術、全程質量控制等嚴格標準。
像許躍這樣受益的種糧大戶,在鳳臺縣并非個例。據該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通過認證的25萬畝基地覆蓋5個鄉鎮、5800多農戶。綠色認證不僅提升了農產品質量,更打通了優質優價通道,讓農民切實享受到實惠。
“以前種地靠經驗,現在講標準。”關店鄉種糧大戶趙祖軍對此深有體會。他所經營的家庭農場今年播種冬小麥700多畝,“何時施肥用藥、用量多少,全都得按標準記錄。”標準化推動了種植方式升級。無人機飛防、綠色防控等技術在關店鄉廣泛推廣。“我們現在全面采用高效低毒農藥,生物防治面積超過30%。”趙祖軍說。
加工企業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
綠色認證同樣帶動加工環節提質增效。在鳳臺縣龍泰面粉有限責任公司車間內,智能化生產線正全速運轉。
“我們超過50%的原料來自綠色食品基地。”總經理吳正喜介紹,“作為省級龍頭企業,公司率先與基地簽訂優質優價收購協議,收購價雖比普通小麥高4%,但經過加工包裝,面粉售價可提升6%以上。”該公司開發的“低筋糕點粉”“高筋八星饅頭粉”等綠色認證產品,已暢銷長三角市場。
近年來,鳳臺縣昌盛工貿有限責任公司堅持走“公司+農戶”的路子,不斷拓展生產基地,實行訂單農業生產,以高于市場的價格收購群眾手中的糧食。同時企業對農戶實行利潤返還,讓群眾在雙重受益中嘗到甜頭,從而擔當起了建基地、帶農戶、連市場的重任,創造了較為明顯的社會效益。
延長產業鏈條,拓展農業空間。全縣25萬畝綠色基地以“六化”模式推進生產,積極推動基地與產業化經營結合。對接企業主動參與全程質量控制,從品種布局、技術推廣,到農業投入品管控、訂單收購,全面完善產業化經營機制。
政策支持助力產業良性發展
政策支持是鳳臺縣小麥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設的重要保障。2020年以來,該縣累計整合農田建設資金7280萬元,建成高標準農田3.36萬畝,顯著改善了基地生產條件。鳳臺縣嚴格遵循基地建設管理辦法,從組織管理、基礎設施、環境保護、生產管理、農業投入品管控、技術服務和產業化經營七大領域系統推進,引導合作社、農戶與龍頭企業開展訂單生產,推動綠色食品標準化落地。目前企業已有12個小麥粉產品通過綠色食品認證。
依托縣級專家指導組和鄉鎮村技術力量,開展土壤水質檢測,加強技術跟蹤服務,推廣優良品種和綠色生產技術,良種覆蓋率達100%。基地實施“五統一”管理模式,推行精量播種、節水灌溉和化肥農藥減量,實現小麥全程綠色生產。
鳳臺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按照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要求,以綠色品牌為紐帶、龍頭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托、農戶廣泛參與,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增強農業競爭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通訊員 李巧玲 記者 劉銀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