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除害壯大抗日武裝實力
——蘇涂村戰斗擊斃漢奸楊立言
在千里淮河中游,早在明朝、清朝以至民國時期,民謠道:“鳳臺縣東南鄉,沿淮一溜十八崗,崗崗有匪,匪匪有槍,人民群眾遭禍殃。”在國民黨蓄意反共時期,潘集根據地動蕩不安,田集后楊圩人楊立言及其子楊開昌見時機已到,趁機網羅地方一些土匪兵痞拉起了隊伍,他們身穿便衣,不著軍裝,擁有長短槍50余支,成立了“大褂隊”。蘇涂民謠唱道:“大褂隊黑吊脆,拉人家老驢扛人家被。”
楊立言平日里游手好閑,常勾結地方惡匪到處派糧、派款、派飯、拉夫、綁票(押人質索錢),無惡不作,蘇涂村是遭禍害最嚴重的村,楊立言還自任大隊長,由家門侄子楊開山任副大隊長,匪群內部順口溜道:“跟著楊立言,不少零花錢,跟著楊開山,不少吃和穿。”
抗日戰爭期間,鳳臺縣城淪陷,鳳臺抗日民主政府一度遷移到老潘集北頭。八路軍第四縱隊司令員彭雪楓率部馳騁淮北,積極開展和創建潘集(鳳臺)抗日根據地。1940年11月,楊立言投靠日軍后,大褂隊編為“日偽綏靖六團”,說是一個團,不足一個營,由楊立言任團長。他常帶領“綏靖六團”在淮上抗日根據地魚肉鄉民、騷擾百姓,千方百計地破壞抗日民主政府和地方抗日武裝,是開辟革命根據地的心腹大患。
革命先驅丁文山時任鳳臺縣二區區長,當時二區轄地是今潘集區,蘇涂村也在此范圍內,離日偽老巢田家庵很近,敵情十分復雜。臨近春節,楊部糾集二百多大褂隊員,在田集東邊朱家溝沿花天酒地,丁文山按照縣委指示精神,帶領區隊趕到謝街西北角的瓦溝沿集合待命,當天晚十點左右,兵分幾路齊向田集朱家溝沿挺進。約在下半夜一點鐘,區隊接近目的地但未見到敵人。這時雖是深夜,當地群眾反映楊立言部中午在朱家溝沿狼吞虎咽,沒停多久就往蘇涂村去了。二區干部群眾殲敵心切,又馬不停蹄地向蘇涂村追去。天近拂曉,敵我雙方接上了火,戰斗進行一個小時,楊立言部被打死打傷數十人。在我軍重火力強壓下,所剩殘敵慌忙龜縮在地主蘇少亭家炮樓里,負隅頑抗,我軍重重包圍,頑敵已成甕中之鱉。我軍通過輕重武器猛攻和政治攻勢的喊話,瓦解了偽兵的斗志。一區區長王子云還以鄉里鄉親的身份嚴詞規勸,講明黨的抗日政策和寬大處理的做法,加之蘇涂人民的吶喊,在如此的氣勢下,無路可逃的殘敵紛紛繳械投降,楊立言父子伏首就擒。
這次蘇涂追擊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全殲日偽兩個營。除打死打傷敵人近百人外,還俘虜敵人100多名,活捉了偽團長楊立言、副團長王壽之,繳獲長短槍200多支、機關槍一挺、子彈數千發。殲滅日偽綏靖六團的勝利,為民除了害,又壯大了抗日武裝的實力,增強了軍民抗日的信心和決心。
蘇涂村戰斗之后,人民反匪抗日的熱情高漲,民間花鼓燈老藝人在田集集上唱起了花鼓燈歌:“吃菜要吃白菜心,當兵要當新四軍,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情意深。”
(記者 周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