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出新天地 且以詩意共遠方
——我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建設高品質旅游強市綜述
火熱的八月,燃燒奮斗的激情。“燃”起來的不僅是天氣,還有淮南文旅項目火熱推進的“加速度”。
8月18日上午,記者來到項目施工現場看到,滾滾熱浪中,人機作業繁忙,各種機械來回穿梭,工人揮汗如雨,全力以赴戰高溫、抓施工、搶進度。
“這是淮南文旅的標志性項目,我們始終堅持質量第一、安全為上,用‘熱辣滾燙’的堅守,全力推動項目建設提速提質提效,打造精品工程、樣板工程。”施工單位負責人說。
“該項目工程建設總投資約5.59億元,預計項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量將突破100萬人次,帶動周邊文旅產業集群發展。”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武王墩墓是經科學發掘的迄今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結構最復雜的大型楚國高等級墓葬,入選2024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是最鮮明的文旅IP。我們將堅持“文物+旅游”,全力打好“武王墩牌”,以文物活化利用推動淮南文旅出圈出彩。
以文物賦能文旅,我市深化文旅融合發展探新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強調,要進一步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發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
我市牢記諄諄囑托,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出臺《關于深化文旅融合彰顯楚風漢韻山水淮南加快建設高品質旅游強市的實施方案》,推動全市文旅資源整合、空間聚集和功能提升,全面構建“一線、三區、十點”構架為主體的旅游空間發展格局,全力打響“楚風漢韻 山水淮南”品牌,加快建設高品質旅游強市、長三角區域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
規劃引領,下好文旅融合發展“一盤棋”
淮南地處中國南北分界線,自然與歷史多重偏愛、山水與人文相互融合,是“中國成語典故之城”“二十四節氣之城”。這里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壽縣,有牢籠天地、博極古今的千古奇書《淮南子》,有全國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安徽楚文化博物館,有八公山、舜耕山和上窯山,有淮河、瓦埠湖和高塘湖,還有淮河大濕地——焦崗湖、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安豐塘……
如何變文旅資源為文旅產業?我市堅持規劃引領,以實施旅游新高地建設、鄉村休閑旅游精品示范、旅游能級提升、旅游消費促進、旅游品牌傳播、旅游服務升級“六大工程”為抓手,打造壽州古城、八公山“古城·名山”一條主線,建設壽州古城歷史文化旅游區、八公山生態文化旅游區、焦崗湖休閑度假旅游區,積極培育淮南武王墩考古遺址公園、九龍崗歷史文化街區等十大旅游節點群,充分彰顯區域特色,形成聯動發展新格局,推動文旅發展欣欣向“融”。
“我們抓好頂層設計,擰緊協同推進‘一股繩’,繪就文旅資源‘一張圖’,布好文旅市場‘一盤棋’,織密文旅服務‘一張網’,最大限度匯聚了文旅發展合力。”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
以文塑旅,讓旅游更有“詩意”
在博物館里尋寶打卡、體驗手繪三足羊首銅尊、用心聆聽文物故事……與楚文化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今年暑期,安徽楚文化博物館“文博游”備受青睞。
為一座館赴一座城,“文博熱”引領文旅消費新潮流。“當前優秀傳統文化備受熱捧,博物館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自然成為熱門選擇,加之暑期親子家庭出行增多,博物館成為寓教于樂的理想場所。”安徽楚文化博物館負責人常遠霞告訴記者,壽縣精心打造“文博游”路線,安徽楚文化博物館開設了豐富的博物館課程,增強趣味性與互動性。“文博+文旅”,讓文物“活起來”,讓博物館“火起來”。
武王墩與壽春城遺址遙相呼應,形成貫穿淮南市區西部的楚文化廊帶,是淮南地區重要的楚文化文物資源集中分布區。基于此,我市將武王墩、壽州古城、八公山等“串珠成鏈”,建設楚漢文化旅游核心區。
以楚文化為IP,6月15日,“楚風烈——安徽楚文化文物精品展”在上海市閔行區博物館開展,129件(組)珍貴的涉楚文物,不僅讓上海市民感受到800年楚國的悠悠楚風,更驚嘆于安徽楚文化的獨特魅力。
楚風申城啟,春申故里情。以展覽為契機,“淮南·春申號”旅游列車6月20日在上海正式首發,開啟一場“穿越時光、尋跡春申君”楚文化之旅。這趟旅游列車,以文化為紐帶,將淮南、閔行兩地緊緊相連。
九龍崗是淮南城市發展的源頭。九龍崗歷史文化街區內現存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侵華日軍淮南罪證遺址九龍崗老火車站碉堡,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崗歷史建筑群,淮南市“三普”登記在冊文物點淮南煤礦一、二號井遺址等眾多文物古跡。
為激活豐富的文物資源,我市抓住電視劇《六姊妹》在央視熱播的機遇,加快推進九龍崗歷史地段及周邊整體提升,打造九龍崗歷史文化街區。“我們突出‘工礦城市記憶體驗’主題,精心打造煤礦文化記憶、城建文化記憶、鐵路文化記憶、市井生活記憶板塊,共塑九龍崗時光情境。”淮南文旅集團負責人說。
如今,在九龍崗歷史文化街區上演一次Citywalk,感受歷史建筑的歲月滄桑,體驗非遺文創市集的創意,品嘗一碗地道淮南牛肉湯,開啟一場兼有文藝范與煙火氣的快樂之旅,正成為旅游新時尚。
夜晚來臨,一場魅力光影秀,點亮大通區九龍崗百年大井架。今年“五一”假期開始,百年大井架正式對公眾開放,吸引市民和游客爭相打卡。
百年大井是淮南工業文明的有力見證,被列為淮南市文物保護單位。我市樹立“工業+旅游”的融合發展理念,對百年大井架及周邊老建筑進行綜合改造,通過光影、場景與業態的創新,讓百年大井架從工業“銹帶”變身城市“秀場”。
“詩”以喻文化,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讓旅游更有“詩”意。我市弘揚楚漢文化、淮南子文化、豆腐文化、淮河文化和民俗文化,打造了淮南子文化館、焦崗湖冰雪農旅綜合體、淮南1952城市記憶文化街區、春申里文旅休閑街區、壽縣二十四節氣館、九龍樂園等一批文旅項目,為游客提供豐富的文旅新體驗。
以旅彰文,讓文化更好地走向“遠方”
8月8日,“2025世界旅游小姐中國年度冠軍總決賽暨淮南文化旅游宣傳季”在北京啟動。9月16日至27日,來自全國20個省市的60名旅游使者將齊聚淮南,爭奪“中國旅游小姐”稱號。
“世界旅游小姐大賽是推介淮南文旅品牌的嶄新窗口和重要平臺。”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本次大賽的舉辦,必將進一步豐富淮南文旅產品供給,完善文旅功能業態,加快淮南開放發展、接軌國際步伐,為淮南文旅走向世界打開一扇窗。
為一場比賽,奔赴一座城,彰顯旅游的強大帶動力。我市推進“體育+文旅”,舉辦淮南馬拉松賽、全國射箭巡回賽、長三角城際龍舟邀請賽,把賽事“流量”變成經濟“增量”。
八公山素有“皖北第一名山”的美譽。八公山區堅持“旅游+項目”,建設淮南子文化館、八公山地質博物館、妙山環山通道改擴建項目、妙山書茶民宿群、閃沖休閑民宿等,八公山風景區北門至樂澗套旅游線路串聯成景。同時,八公山風景區建成奇幻森林、史前石林等景點,打造“八公仙境 奇幻夜游”項目,激活夜經濟。
楚風漢韻,潮起壽州。壽縣堅持“科技+旅游”,二十四節氣館利用全息投影技術還原西漢淮南王劉安與門客研討節氣的場景,開設7D飛行影院,通過動感座椅、全息投影與多維特效,將《淮南子》中二十四節氣的起源故事轉化為“時空穿越”體驗。打造古城夜景光影秀,利用數字科技賦能文旅升級,光影秀與壽州古城墻交相輝映,為游客打造一個沉浸式的文化煙火體驗地。
7月31日至8月1日,馬來西亞入境游首發團抵達淮南,行程涵蓋壽縣古城、八公山等重點旅游景區。“壽州古城夜色很美,八公山有美景更有文化,八公山豆腐精致美味,淮南人熱情好客,不虛此行!”游客們說。
“遠方”以喻旅游,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讓文化更好地走向“遠方”。我市實施“旅游+”戰略,積極培養新業態、營造新場景、釋放新活力。成功舉辦“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費季淮南主場等系列活動,“江淮美食嘉年華暨壽州古城尋味旅行月”入選2024年度全省夜間文旅消費“四個十佳”品牌。八公山行浸式夜游劇場、八公山凌云山莊非遺豆腐宴、壽州古城、八公山風景名勝區、淮南益益奶牛休閑觀光牧場、淮南新華書店人民公園店、樂動力淮南奧體中心等7家單位入選2024年皖美消費新場景百佳場景。
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詩意共遠方。我市始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文化來塑造、升級、發展旅游,用旅游來傳承、彰顯、弘揚文化,在“融合賦新”中擁抱“詩和遠方”。
(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