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區上窯鎮堅持美環境、樹新風、興產業,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村美民富產業旺 和美鄉村入畫來
夏日清晨,記者走進大通區上窯鎮,遠處山巒起伏,近處村落美如畫,小樓房鱗次櫛比,水泥路平整寬闊,休閑設施配套齊全,勾勒出一幅宜居宜業的鄉村新圖景。
近年來,上窯鎮堅持以高質量黨建為統領,以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為核心,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著力改善人居環境,涵養文明新風,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黨員先鋒“動”起來,人居環境展新顏
“以前我們村環境問題多,出行也不便。這幾年鎮上村里下大力氣搞建設,變化太大了!進村路寬敞了,柏油路通到家門口,生活舒心多了!闭勂鸶G河村的變化,村民張大爺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來,上窯鎮以和美鄉村建設為抓手,充分發揮黨員志愿者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建立黨員環境衛生責任區認領機制,以點帶面擴大整治覆蓋面,積極動員左鄰右舍參與環境治理,形成了“黨員帶頭干、群眾齊參與”的良好氛圍,以“黨建紅”有力促進了“環境美”。同時,結合“美麗庭院”創建和“文明家庭”評選,引導村民精心打理“院子、房子、屋子”,因地制宜推廣“小菜園”“小花園”模式,將房前屋后的方寸之地打造成美化環境的“微景觀”。
如今,漫步上窯鎮窯河村,昔日雜亂的景象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整潔的巷道、錯落有致的農房和點綴其間的綠意花壇,處處呈現生態宜居的新氣象。
黨群同心“聯”起來,文明新風潤心田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在扮靚鄉村“顏值”的同時,如何通過精神文明建設武裝村民的“腦袋”,成為上窯鎮的重要課題。
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上窯鎮堅持黨委帶動黨員、黨員帶動群眾的工作思路,黨員干部率先垂范,帶頭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各村建立健全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禁毒會等“四會”組織,推選德高望重、辦事公道的老黨員、鄉賢加入,確保組織有效運行。大力開展移風易俗主題宣講、優良家風分享會、“身邊好人”故事會、文化下鄉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有效扭轉了以往“黨員干、群眾看”的局面,形成了“黨員帶頭群眾贊、群眾跟著黨員干”的全員參與新風尚,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上窯鎮還注重挖掘和培育先進典型,依托黨員干部、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榜樣力量,引領文明新風尚。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常態化開展“好婆婆”“好媳婦”“平安家庭”等評選活動,2024年全鎮累計評選出鎮級“平安家庭”120戶、“好媳婦”“好婆婆”12名。
如今,鄉村美、民風淳、文化興的文明新風,正悄然浸潤著上窯鎮的千家萬戶。
黨建賦能“強”起來,產業興旺鋪富路
“真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找到了工作。”在方樓村從事環衛工作的村民方大娘,談起如今越過越紅火的日子,發自內心的喜笑顏開。
為讓群眾安居樂業、增收致富,實現“家門口”就業,上窯鎮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路徑。通過“產業帶動”“勞務協作”“村企聯建”“村村合作”等多種模式,采取“村‘兩委’領辦、黨組織發動、黨員積極參與”的發展機制,將黨支部的組織優勢牢牢嵌入產業鏈條,聚焦在黨員帶頭創業致富的實踐上。全面盤活村集體閑置資產資源,引導各村根據實際,采取自主經營、發包租賃、股份合作等多種靈活方式,探索出“資源盤活型”“服務創收型”“產業帶動型”等可持續發展的村集體經濟新路子。2024年,全鎮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總收入實現顯著增長。
在大通區委、區政府的指導推動下,上窯鎮整合資源成立了強村富民公司經濟發展平臺,打破村域界限,變“單打獨斗”為“抱團發展”,通過共同出資、聯合經營等方式,搭建起“跨村入股、跨村合作、村村受益”的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為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壯大注入了強勁動能,鋪就了富民強鎮之路。
(通訊員 方艷 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