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護航水面光伏出口
“政策賦能+服務發力”助“新三樣”領跑
近日,淮南陽光水面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一批貨值近50萬元的主浮體模具在廠區整齊擺放,即將發往印度尼西亞。
近年來,國家政策多維發力,極大激發企業光伏投資熱情,加速技術迭代,我省光伏產業國際競爭力構筑新優勢。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省出口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為代表的“新三樣”產品371.3億元,同比增長67.8%,占全省出口總值的12%。
作為水面光伏系統高新技術企業,淮南陽光水面光伏公司憑借創新技術與環保產品,在國內外市場嶄露頭角。生產車間內,數十套大型吹塑、注塑設備高效運轉,持續下線水面光伏浮體產品。“我們研發的高分子復合材料浮體,耐候性能比傳統材料提升40%,可適應水庫、近海等多種復雜環境。水面漂浮光伏電站不占用寶貴土地資源,而是利用閑置水面發電,有效緩解土地開發壓力,”企業負責人柏奇介紹道,“此外,系統還能減少水分蒸發、抑制藻類生長;同時水體對組件及電纜的降溫作用,提升了發電效率,是優質的綠色能源。”
水面光伏這一綠色技術正深度融入淮南市產業升級戰略。近年來,我市聚焦培育新質生產力,通過政策引導與技術創新雙向發力,加速推動產業結構向高端化、綠色化轉型,“新三樣”產業迅速崛起。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市“新三樣”產品出口表現亮眼,金額近1500萬元,同比增長95%。其中,光伏產品出口額同比激增超三倍,強勢領跑,成為驅動外貿動能轉換的核心引擎。以淮南陽光水面光伏公司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企業,正通過持續的技術迭代與品質升級,不斷增強產業鏈競爭力,推動“淮南智造”的清潔能源解決方案加速走向國際市場。
面對企業出口的強勁勢頭與產品特性帶來的通關挑戰,淮南海關主動靠前服務。記者在淮南海關查驗現場了解到,為精準匹配水面光伏產品“體積大、耐候性要求高”的特性,淮南海關運用“一企一策”監管方案,同步實施“7×24小時預約檢驗”“抵港直裝+即檢即放”便利措施,保障出口貨物“零延時”通關。疊加應用RCEP原產地證書“云簽發”、檢驗檢疫電子證書“自助打印”等新模式,整體通關時效較傳統模式壓縮30%以上。
“我們正以培育外貿新質生產力為導向,持續深化智慧海關建設。”淮南海關綜合業務科科長崔磊向記者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優化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為‘新三樣’出海注入海關動能。”
(通訊員 陳迪 唐麗婷 記者 吳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