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振消費的大背景下,我市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完成460億元,增長5.9%,增幅高于全國0.9個、全省0.4個百分點,居全省第5位——淮南消費:亮眼成績源自澎湃動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會議在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強調,要有效釋放內需潛力。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在擴大商品消費的同時,培育服務消費新的增長點,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擴大消費需求。
在提振消費的大背景下,我市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完成460億元,增長5.9%,增幅高于全國0.9個、全省0.4個百分點,居全省第5位。
這個成績相當亮眼,通過相較安徽乃至長三角地區便能佐證。
安徽是全國消費增長表現較為強勁的省份之一,這也成為上半年安徽經濟運行的一大亮點。今年上半年,安徽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051億元,同比增長5.5%,較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高出全國同期0.5個百分點。
放眼長三角地區,上海同比增長1.7%,江蘇同比增長5.0%,浙江同比增長5.3%。也就是說,安徽是長三角上半年消費增長最快的省份。
而淮南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又比全省高0.4個百分點,其優異表現可見一斑。
那么,淮南消費的增長動能從何而來?
細究起來,從城市到鄉村,從新興消費到傳統消費,從供給端到需求端,居民消費都在發生著一系列新變化。疊加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發放消費券、創新消費場景等一系列舉措,實實在在地收到了活躍市場、豐富生活、釋放消費的成效。
可以說,每一個百分點的增長,背后都是拼盡全力、都是充分放活、都是對人間煙火全力守護。
——煥新行動激活存量市場。
堅持“四端”聯動,提速以舊換新。商務端制定政策體系,在全省率先出臺家電、數碼及家裝廚衛產品“煥新”等資金預撥付實施辦法,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資金撥付周期縮短至10個工作日。
企業端創新服務模式,開辟“綠色通道”,實現舊車回收、新車上牌“一站式”辦理。
客戶端建立參與通道,設立熱線辦公室,為消費者累計回復5700余次。
銀行端搭建撥付平臺,安排專人專線負責資金撥付管理,補貼資金“申報—審核—撥付”實現全流程線上。
截至目前,已申請補貼2.0584億元,已使用2.6億元,使用率126.3%。
——惠民補貼撬動主題場景。
我市在全省率先出臺了《淮南市2025年新春汽車促消費活動方案》《淮南市2025年惠民消費活動實施方案》等文件,聚焦汽車、零售、成品油等重點領域,對標周邊城市制定補貼標準,發放“惠民消費券”。
截至目前,全市商務領域共發放29波次消費券,資金共計4431.1萬元,相關企業1:1配套優惠禮包,最大限度惠企利民。
因行動快、優惠實、靶向準,政策工具發力精準,拉動消費超10.5億元,惠及群眾超40萬人次。
——場景賦能釋放乘數效應。
通過“政府搭臺、企業主體、全民參與”的模式,緊盯季節更替、節日假期等重要時間節點,結合地域特色、消費層級、人口結構等加大消費場景打造力度。上半年,全市商務領域結合重要節日、重大活動,堅持商文旅、商農旅融合發展,共開展促消費活動180余場次,做到“季季有主題、月月有活動、周周有場景”。
出臺《淮南市實施提振消費專項工作方案》《關于做好春節期間促消費工作的重要通知》等文件。搶抓春節、元宵節、《六姊妹》熱播、牛肉湯高質量發展大會等機遇,先后舉辦《“迎新春 購新房 買新車 安新家 送新崗”暨“暢享老字號 歡樂過大年”年貨大街》《淮南有“禮”,返程相伴活動》等汽車、家電、年貨等展銷活動90余場次。
開展名特優產品“五進”產銷對接、牛肉湯電商直播帶貨大賽等活動,打造“汽車+油品”、“線上+線下”、返鄉群體、學生群體等消費場景,推動“淮品共享·淮品出淮”走深走實,發揮1+1>2效應。
——新型消費激發經濟活力。
通過“政策引導—市場運作—技術賦能”三位一體策略,加快推動票根經濟從“門票銷售”向“鏈式消費”轉型,拓展“門票+餐飲”“門票+住宿”“門票+節慶”等組合產品,將票根打造成串聯文旅資源、激活消費潛力的“城市介紹信”。
舉辦《“冰雪”狂歡旅游消費季》《春申燃夏冰飲節》等主題活動,著力提升暑期經濟。組織參加進博會、廣交會、鏈博會等展會,拓展外銷市場。積極培育服務消費、沉浸式消費、銀發消費、健康消費、文體消費。借鑒合肥等新業態,培育首店、首發、二次元、谷子經濟等新型消費。支持現有省級特色商業街區、美食街區改造,提升商文旅融合發展集聚區、“徽菜美食街區”功能。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我市把大力提振消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方面在增強消費能力、提升消費意愿上下功夫,一方面在改善消費環境、豐富產品服務供給上做文章,各方形成合力,讓消費這個經濟增長主引擎動力更足。
(記者 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