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介紹的是敵稗類藥物,可用于防除大齡稗草除草劑,特點:敵稗是一種選擇性內吸傳導型除草劑,對稗草有較好的防除效果,尤其適用于大齡稗草。它能抑制稗草的光合作用,使稗草葉片逐漸枯黃死亡。但敵稗在高溫、干旱或低溫、高濕等不良環境下,防除效果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使用方法:一般在稗草3至5葉期,水稻4葉一心期后使用。可選用34%敵稗乳油,每畝用量200至400克,兌水30至45公斤,均勻噴霧。施藥時需保持田間有淺水層,噴藥后24小時內不能遇雨,以免影響藥效。”
當前,正值夏季糧油作物主要管理時節,鳳臺縣關店鄉農技人員趙亞現場用視頻號在陳廟村稻田里直播稻雜草除防技術,與此同時,他還不忘提醒村民科學避暑、安全生產。
“倉稟實,天下安。”鳳臺縣關店鄉始終重視農業生產工作,并充分發揮農業科技人員專長,深入基層開展新技術、新品種推廣,攻單產、保總產,確保糧食年年穩產穩收。為提升田間管理水平,做實做細水稻夏管工作,鄉村黨員干部協助各個村的農技員、科技特派員配合種植戶做好除草、防蟲等工作,結合當前天氣對作物生長的影響,及時向種植戶推送氣象服務信息,提供“零距離”服務和科技保障。同時,采用“線上宣講+線下指導”模式,通過微信群、短視頻、抖音等網絡平臺,為農戶進行農業技術跟蹤服務,助力水稻健康生長。
“鄉村農業技術員經常來到我們家的田頭進行指導,傳經送寶,還幫助我們科學施肥、灌溉、防病。功夫不負有心人,看看俺們這幾百畝大田稻秧苗長得綠油油的,多么喜人呀,今年肯定又會有個好收成。”前老村村民王金偉喜滋滋地向在場的人們說道。
“高溫會加速除草劑藥液蒸發,降低雜草吸收效率,甚至引發作物藥害,因此需嚴格避開中午強光高溫時段施藥。村民們要在上午時段露水蒸發后至上午10時前施藥,這個時間氣溫回升但未達高峰,藥液附著性較好。下午施藥選擇4時后至日落前,溫度下降、濕度回升,藥液在雜草葉面停留時間延長,利于充分吸收,效果也比較滿意。”周莊村科技特派員此時正在用手機和群里的村民互動水稻施藥技術。村民們有的在田間面對面學習,有的就在手機上提出疑難問題,技術員不厭其煩地認真逐個進行回答。
“這幾年,我們鄉根據對當地氣候、測土配方以及生產經驗推選出多個水稻當家品種,每年收成產量都非常穩定,不僅增強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也對全面提升農業生產綜合效益潛力滿滿。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實驗,推廣水稻直播種植技術,研究解決了直播種植水稻田間除草難題,推廣了新技術,每畝地還能節約180多元的成本。鄉紀委緊緊圍繞三農工作主題,加大耕地紅線保護,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只增加不減少。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開展好土地復墾工作,清理違規占地設施,宣傳土地保護法律法規,爭取把全鄉夏糧產量穩定在1700萬公斤以上。”該鄉紀委工作人員在現場調研田間管理情況時告訴記者:“為確保惠民政策精準直達田間地頭,鄉紀委創新監督方式,通過大數據平臺篩查比對、電話回訪核實、實地走訪查驗等手段,對涉農補貼發放、農業技術服務等工作開展全流程監督。依托問題臺賬管理與限期銷號機制,推動職能部門主動履職,真正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
種子是糧食的“源頭”、農業的“芯片”。該鄉為村民提供管家式的服務,運用科學管理辦法統一管理。村民除了支付秧苗、化肥以及收割費用,其他的都交給合作社管理。農業合作社今年為前老村、周莊村,還有附近鄉鎮的村民托管了4500多畝水稻,水稻品種全部都是經過層層把關,適合本地生長的優良種子。農戶家的水稻品種、秧苗、整田、插秧、施肥施藥直到收割這一系列農活全部交給合作社。有了科技管理農業生產模式,農民不但減少了勞動強度,還依然保持糧食種植收入穩定。
(記者 劉銀昌 通訊員 唐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