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改造,一頭牽著千家萬戶的“安居夢”,一頭系著城市更新的“發展圖”。要讓這項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發展工程真正惠及百姓、贏得口碑,用好群眾路線這把“金鑰匙”至關重要。
“金鑰匙”的奧妙,在于“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必須把“問計于民、問需于民”落到實處,線上線下廣開言路,讓居民在改造藍圖怎么畫、施工過程怎么管、后續家園怎么護等環節,都擁有實實在在的話語權。只有俯下身子聽真話、匯民智,把群眾的“金點子”變成改造的“實招子”,才能精準對接需求,讓改造成果暖到心窩里,切實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金鑰匙”的活力,在于開啟“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居民不僅是改造的受益者,更應是家園建設的主人翁,要激發這份主人翁精神,引導大家從“站著看”變為“一起干”,積極參與小區的管理、服務和維護;要把政府主導的“改造行動”,升級為政府、居民、社會力量攜手共進的“家園共建”。這樣的共治模式,不僅能讓大家對改造成果更珍惜、更有歸屬感,更能為改造后小區的長效治理注入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共同守護文明、和諧、宜居的美好家園。
“金鑰匙”的保障,在于“全過程”監管的堅實鎖扣。再好的藍圖,也需要過硬的工程質量來支撐。群眾路線的落實,離不開制度的剛性約束。從規劃設計、材料把關,到施工安全、工程驗收,每一個環節都要擰緊“安全閥”、把牢“質量關”。只有通過環環相扣、嚴絲合縫的監管,確保修繕加固的樓體安全穩固、更新后的管網運行可靠、新安裝的設施經久耐用、整治后的環境舒適宜人,讓“精品工程”“放心工程”的承諾擲地有聲,才能真正守護好群眾的切身利益,筑牢信任的基石,經得起時間和人民的檢驗。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檢驗改造成效的最終標尺。當我們將群眾路線這把“金鑰匙”貫穿于規劃、建設、治理的全過程,老舊小區改造便不再是簡單的“舊貌換新顏”,而成為凝聚人心、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夯實執政根基的生動實踐。唯有緊緊握住這把“金鑰匙”,才能確保這項惠及萬家的工程辦實、辦好、辦到群眾心坎上,贏得百姓發自內心的點贊!
(張昌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