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精準宣 中端快阻斷 末端及時追
——田家庵分局構建全鏈條閉環反詐體系
7月2日,市公安局田家庵分局轄區某銀行內,王女士一次性提取現金90萬元。分局反詐中心接收到平臺預警后,迅速啟動“警網銀”(警方、網格員、銀行)聯動機制,民警和網格員僅用8分鐘就趕到王女士家中,經過反復勸說,最終成功攔截90萬元被詐騙資金。
這場爭分奪秒的攔截,是田家庵公安分局積極構建全鏈條閉環反詐體系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為守好群眾的“錢袋子”,田家庵分局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打好反詐組合拳,著力構建“全方位宣防、全領域阻斷、全鏈條打擊”的反詐閉環防護體系。上半年,全區電詐警情較去年同期下降6.53%,預警攔截成功率同比提升55.25%,群眾財產損失同比下降19%,反詐治理成效顯著提升。
前端精準宣——構建全民反詐網
“這個AI語音模擬和我上次接到的境外電話說的一模一樣!原來真的是騙子,幸虧我之前及時掛斷了!”淮南聯合大學大一新生林慧慧在朝陽派出所反詐體驗館體驗時驚訝地說道。在該所反詐體驗館,案例警示區、反詐喚醒角、影視教育區依次分布,沉浸式、互動式、情景式的勸阻體驗,進一步增強了“反詐疫苗”效果。
近年來,除了傳統的“反詐小貼士”“反詐小視頻”“流動小音箱”等大水漫灌式宣防,田家庵分局又針對不同群體開展精準滴灌宣防。針對電詐案件高發小區,集中警力、集中時間,逐門逐戶上門宣防;針對易受騙的高校學生,走進校園開展反詐講座;針對老年群體,深入社區擺攤設點進行講解……通過各種接地氣、易接受的方式,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將反詐宣傳充分融入群眾的“工作圈”“生活圈”“休閑圈”,讓群眾在耳濡目染中掌握防詐知識。據統計,上半年,轄區居民反詐宣傳覆蓋率達95.6%。
中端快阻斷——筑牢攔截防火墻
通過研判電詐犯罪的手段特征,田家庵分局依托大數據分析與智能預警平臺,推動創新機制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積極構建“警物銀”(警方、物業、銀行)三方實時聯動系統,預警攔截平均響應時間縮短至8分鐘;與轄區10家商業銀行共建反詐資金監測平臺,日均篩查可疑交易數據10萬余條,資金攔截率大大提升。除此之外,針對利用郵寄渠道實施的新型電詐犯罪,還與順豐、京東等5家主流物流企業建立數據直連通道,構建物流包裹預警模型,積極開展資金攔截。上半年,累計成功攔截電詐案件717起,預警成功率達82.5%。
5月13日,市民陳女士遭遇職稱考試退費詐騙,按騙子要求寄出價值13萬元黃金。預警系統自動識別異常物流信息后,警方聯合物流企業啟動應急響應,在黃金簽收前2小時完成攔截,攔截時效較傳統模式提升61.2%。
末端及時追——守護群眾錢袋子
田家庵分局不斷完善“專業+機制+大數據”的新型警務運行模式,依托技術反制和大數據應用跟詐騙分子“搶人搶錢搶時間”。先后開發出智能研判打擊機制等創新技術,從個案偵破中串并出系列案件實現打深打透。同時,構建新一代“反詐中心”,常態化抓好“日監測、周通報、月調度”等工作機制,形成“人在一起干、數在一起算,案在一起辦”的業務、數據、思路融合生態,24小時支撐基層一線實戰,小案快破、大案多破,全力以赴追贓挽損。
市民楊某在網絡投資平臺被騙30余萬元。分局反詐中心通過數據平臺溯源,發現詐騙團伙利用多個虛假域名搭建平臺,資金流向涉及全國10余個賬戶。民警運用區塊鏈溯源技術追蹤資金流轉軌跡,以電子取證技術固定相關證據,結合大數據研判鎖定3名核心成員在省外的藏匿地點,72小時內將其全部抓獲,凍結涉案資金27.6萬元,為楊某挽回92.3%的損失。
(通訊員 吳蘇 葉瑩 記者 李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