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擁有一支強大的科研團隊,相信利用我們領先的生產技術和工藝,建成國內首套大規模工業化的二氧化碳轉化生產聚碳酸酯多元醇項目,成為目前聚氨酯產業唯一碳中和解決方案,實現二氧化碳資源化和碳負排放,填補國內相關產業空白。”日前,在接受“筑夢現代化 共繪新圖景”集中采訪時,安徽普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毛紅兵信心滿滿。毛紅兵介紹說,今年3月,建筑工程基本完成,全面進入設備和工藝管理安裝階段,設備安裝完成80%以上。預計今年6月完成全部設備和工藝管道安裝,完成單機試車,達到機械竣工條件;三季度完成空負荷、負荷聯動試車,進行投料試車;四季度生產出合格產品,確保全年生產PCE不少于1萬噸,實現銷售收入不少于2億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淮南煤化工園區正在建設的年產30萬噸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項目,是首套萬噸級工業化應用生產工藝裝置,3月份入選國家首批“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該項目將二氧化碳和環氧丙烷轉化為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端多元醇產品和碳酸丙烯酯產品,適用于生產聚氨酯膠粘劑、水性聚氨酯、人造革、聚氨酯涂料及彈性體等用途,滿足國內市場多元醇產品的多樣需求。項目投產后將降低所在地的碳排放達峰的壓力,改善當地環境,將成為“雙碳”政策相關的技術創新示范項目。
安徽普碳以中安聯合煤化有限責任公司為龍頭,綜合利用節能、減排、固碳等多種手段,通過產業綠色轉型、設施集聚共享、資源循環利用,將該企業產生的二氧化碳廢氣變廢為寶,基本實現碳排放與吸收自我平衡,形成產業良性閉環。公司利用煤化工和固碳兩個產業在同一園區的優勢,打造了循環低碳經濟產業鏈、全新產業業態,為淮南化工產業補鏈、延鏈、強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作為淮南煤化工園區的重點建設項目,安徽普碳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發展壯大也為園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新動能。淮南煤化工園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園區聚焦化工新材料,國內首次大規模應用‘固碳’新技術,構建了中安聯合(二氧化碳排放)—淮南金宏(碳捕集)—安徽普碳(二氧化碳利用)—淮南賽緯(碳產業鏈延伸)的循環低碳經濟產業鏈,形成了以產業鏈關聯為紐帶的產業集群。該條產業鏈建成之后年產值將超200億元,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8萬噸。”
新材料是先進制造業的基礎和保障,同樣也是高新技術競爭的關鍵領域。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淮南煤化工園區將全力優化園區發展環境,聚焦做好“煤頭化尾”文章,把產業培育作為主攻方向,緊扣高質量,瞄準化工新材料賽道,推動基礎化工強鏈、精細化工延鏈、化工新材料補鏈,實現煤化工技術低碳、高效、多元化發展,構建“零碳”產業鏈,打造“零碳”產業園,著力培養壯大新質生產力,推動園區安全、綠色、節能、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安徽特色新材料產業基地。(記者 周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