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壽縣縣委副書記、縣長孫奇志
“壽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文化古名城,江淮新明珠’的美譽。創建省級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交辦的重要任務,也是全縣人民的共同期盼。”壽縣縣委副書記、縣長孫奇志日前接受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壽縣以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為引領,精心安排部署,周密組織實施,城鄉面貌明顯改觀,文明之風深入人心,千年古縣實現了華麗蝶變。
“文明城市創建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堅持上下一條心,凝聚起全員參與的‘向心力’。”孫奇志告訴記者,該縣成立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指揮長的高規格創城指揮部,下設“一辦14組”,均由縣級領導擔任組長;建立網格化包保制度,28位縣級領導包保25個鄉鎮、28條城市主干道路及56個街區,105家機關事業單位分組包保15個城市社區、65個住宅小區,全縣451個測評點位全部責任落實到人。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工作啟動以來,該縣堅持日督查、周調度、月測評制度,對照創城標準,一項一項抓落實、一處一處抓整改、一條一條抓達標,切實形成“縣級統籌、部門主管、屬地主體、群眾主創”的創建工作格局。
孫奇志說,該縣牢固樹立文明創建“縣鄉一盤棋”思想,各地各部門通力合作,全力以赴抓創城,建設和美新家園。堅持城市發展與創城工作有機統一,鄉村建設與創城工作互促并進,成功創建“國家園林縣城”、“省級文明縣城”,四次榮獲“全省美麗鄉村先進縣”稱號;大力推進城市更新,加快古城創5A步伐,累計實施城市重點工程170余項,建設市政路網120余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達24平方公里,三步兩橋街區、劉少海宅等一批項目建成達效,55個老舊小區、89條背街小巷整治改造完成,城市功能與品質大幅提升;堅持高水平規劃建設新橋片區,“七通一平”面積近50平方公里,落戶企業450余家,安醫專等7所高校及一批優質學校、醫院先后落地,開通多條至合肥公交線路,新橋機場S1線加快建設,“產城一體,宜居宜業”的現代化空港新城格局初顯;全力推進鄉村建設,城鄉公交、供水、供氣一體化項目加快實施,完成“四好農村路”建管護超5000公里,榮獲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稱號,建成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92個,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斷完善,人居環境質量持續提升。
孫奇志告訴記者,壽縣秉承“為民惠民靠民”理念,堅持“內”“外”一起抓,把創城過程變為提高文明素質、改善發展環境、提升民生福祉的生動實踐,不斷書寫文明新篇章。注重提升人文素養,發揮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作用,成立文明實踐中心1個、實踐所35個、實踐站315個,組建志愿服務隊伍1451支、22.6萬人,切實搭起黨群、干群“連心橋”,真正讓文明之音傳入千家萬戶。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工程,推樹“中國好人”5人、“安徽好人”12人、省道德模范2人。著力抓好環境整治,結合10項暖民心行動,2022年新改建農貿市場13個、規范整治32個,新建停車位2300個,推進壽六路、壽蔡路綜合治理,清理平整土地1950畝,拆除遺留戶142戶,加強建筑工地、養犬、停車、物業管理,抓實生活垃圾分類,提升環衛保潔水平,市容市貌明顯改善。實施農村人居環境“三大革命”,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長效機制,84個污水處理站實現社會化運維,完成改廁近8萬戶,村莊清潔行動獲省級表彰。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文明城市的創建帶來的不僅是城鄉面貌變化、城市品質提升,更是回應了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孫奇志表示,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下一步,壽縣將持續鞏固創城成果,全力做好創城“后半篇”文章,將創城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形成長效,真正讓老百姓的“幸福賬單”更豐厚殷實,讓壽縣成為“居者安、遠者來”的文明城市。(記者 吳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