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二十大報告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高度,賦予教育以新的戰略地位和歷史使命。市教體局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到教體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確保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聚焦人民滿意,加快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新時代,教育公平與教育質量各有側重又有機統一,公平是有質量的公平,質量是充分體現公平的質量。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就要滿足人民群眾對更加公平、更高質量教育的新期待。要緊盯主要矛盾,咬定青山不放松,以提標提質促公平,進一步注重內涵式教育公平、深層次教育公平。要聚焦促進教育公平,努力縮小區域、城鄉、校際教育差距,積極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以學校建設標準化、城鄉學校一體化、智慧教育數字化為重點,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升鄉村學校辦學質量。以安心托幼行動為抓手,進一步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加大城鎮小區配套園和無證園治理,加強鄉村幼兒園建設,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服務網絡。推進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加大普通高中“三新”改革團隊化研究,加強壽縣一中集團化辦學指導,深化安徽理工大學對口幫扶壽縣正陽中學、鳳臺二中工作,加快縣中發展提升。緊密對接我市“6+1”產業鏈技術技能人才緊缺領域,深化校企合作,圍繞“產業鏈”完善“專業鏈”,深入開展“訂單式”培養,驅動淮南職業教育深度發展。
聚焦五育并舉,高質量提升育人水平
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是黨領導教育事業的根本問題!盀辄h育人、為國育才”是對這一根本問題的科學回答,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根本遵循。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教體事業發生格局性變化,但仍面臨一些突出問題和短板弱項。我市將以成功創建實施德智體美勞“五大行動”省級實驗區為契機,全面提高育人質量。深入實施德育鑄魂行動、加強德育隊伍建設,強化德育課程建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協同育人機制。大力實施智育提質行動,深化“雙減”工作,積極推進新時代義務教育學校優質特色發展;積極破解普通高中“千校一面”、高度同質化困境,促進全市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提升。積極探索體教融合,提升“學、練、賽”一體化教學能力。強化美育熏陶,開展“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審美體驗+專項特長”藝術課程教學改革。聚焦新時代勞動教育要求,廣泛開展勞動實踐活動,全面深化勞動教育研究,努力建設凸顯淮南特色的中小學勞動教育模式。
聚焦改革創新,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改革才能進步、創新才能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把教育、科技和人才一體部署,體現了黨對教育、科技、人才相互作用規律,以及它們與高質量發展間相互作用規律的更深刻認識和科學把握。
近年來,我市在中小學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督導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淮師附小“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集團化辦學模式獲得高度肯定,“完善中小學幼兒園教育督導體制試點”和“開展勞動教育試點”入選全省首批教育評價改革試點項目庫。新的階段,我們將圍繞二十大報告中關于創新和人才培養要求,努力轉變教育治理方式,借力改革創新助推教育新發展。發揮教育評價“指揮棒”作用,以教育評價改革為牽引,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完善教育體制機制,做到在教育入口處“有教無類”、在教育過程中“因材施教”、在教育出口處“人盡其才”。強化教育督導,堅持“督政督學并重、監督指導并舉”,不斷創新督導路徑方式,助力淮南教育爭先進位。
(作者系市教育體育局黨委書記楊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