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檢察系統能動履職不斷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信息審查表核對完畢,涉案企業經營狀況等材料齊全。請在移送登記表上簽名確認……”近日,在市檢察院12309檢察服務大廳內,一名公安民警正通過涉市場主體案件受理“綠色通道”辦理移送審查手續,接待的檢察人員迅速核對、登記、標注,整個過程得到公安民警的稱贊。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近年來,全市檢察機關積極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民有所呼、檢有所應,民有所難、檢有所為,把助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作為“檢察為民辦實事”實踐活動的有力抓手,在服務與監督中“安商暖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優化營商環境,著力解決企業“急難愁盼”,用高質量檢察服務助力企業發展、惠商安商。
先行先試,探索企業合規奉獻“檢察智慧”
2021年9月,我市檢察機關按照最高檢的工作部署和改革精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不等不靠,積極探索非試點地區企業合規“淮南方案”。
去年11月,市檢察機關成立全省首家區級企業合規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管理委員會,謝家集區人民檢察院和壽縣人民檢察院成功辦理了全省首例第三方機制模式和全省首例檢察建議模式合規案件。
在與公安機關就案件范圍與移送機制達成一致的基礎上,市檢察機關啟動涉市場主體案件快速受理機制,在案管大廳開設“綠色通道”,由專人負責審核公安機關提請批捕、移送審查起訴的涉市場主體案件材料,受案后統一標注案件類型再分案至承辦檢察官。
“標注工作讓承辦檢察官能快速甄別、優先辦理涉市場主體案件,縮短了辦案周期。”市檢察院案件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辦案系統可以根據標注抓取數據,實現對該類案件的集中監控。2021年以來,檢察機關在助力全市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中不斷創新服務方式方法,變“等企業上門,有案就辦”為常態化開展“百名干部進百企”服務,主動“問計于企、問需于企”;先后出臺關于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服務保障“六穩”“六保”的意見、“安商暖企行動方案”、“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建立班子成員聯系重點企業制度,班子成員進企業、送法禮、解難題、防風險;在企業、鄉鎮設立“檢察服務站”,對接企業司法需求,明確檢察官一對一服務,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難題。
辦案中,查封扣押凍結涉案財物也是流程監控與案件評查的重點。田家庵區人民檢察院在辦理一起聚眾斗毆案件時,發現公安機關查封、扣押了與案件無關的財產,立即通知其依法退還,保障了涉案人的合法權益。對于接收后暫未處理的涉案財物,我市檢察機關案管部門與業務部門聯合建立協同管理機制,定期清理處置,確保了涉案財物在檢察辦案環節得到有效監控。
能動履職,出實招求實效“暖心”優化營商
檢察機關在辦案中如何依法能動履職,護航企業發展?我市檢察機關堅持權益保護與合規監督并重,既解“法結”,又解“心結”,為企業家安心創業、企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今年3月下旬,按照市人民檢察院“安商暖企”相關工作部署,潘集區人民檢察院負責同志與案件承辦人一同來到這家涉案企業,聽取對涉及案件相關人員的處理意見。在走訪中,該企業反映車間主任方某、副主任鐘某已被公安機關采取取保候審強制措施,但二人可能并未參與盜竊企業產品行為。接到企業反映后,潘集區人民檢察院及時同潘集公安分局辦案人員聯系,進行深入調查審查,發現方某、鐘某除每月為平衡生產與運出產品數值而存在少量虛報數值情況外,對偷盜產品一事并不知情,依法可能不構成犯罪。為了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秩序,全面落實“少捕慎訴慎押”刑事政策,檢察官及時向公安機關發出相關通知書,并要求公安機關對方某、鐘某解除取保候審。
為全力維護涉案企業合法財產權益,在該案審查中,潘集區人民檢察院堅持懲治犯罪和追贓挽損相結合,積極引導偵查機關挖深、挖透贓物贓款去向,著力做好犯罪嫌疑人及家屬的釋法說理及法治教育工作。5月19日,潘集區人民檢察院將追回的22.8萬元贓款返還給企業,并與企業就完善規章制度、加強日常管理等方面進行座談交流。“檢察機關用心呵護我們民營企業發展,讓我們感受到了司法的溫度,辦企業更有信心了。”這家企業負責人向前來返還追回贓款的檢察官送上錦旗表示感謝。
監督護航,用心用情用力服務企業發展
2021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受理民營企業控告申訴案件線索49件次,均在法定期限內回復與辦結,做到“件件有回復、件件有結果”。
建立企業家約見檢察長制度,兩級院檢察長共接見民營企業家9人次,“零距離”了解企業訴求,實打實推進問題解決。
結合實際設立壽縣新橋產業園法律服務站等多個法律服務站,在普法宣傳、促進民企發展、化解涉企矛盾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法律服務站共召開檢企座談會2次,送法進企業10次,受理企業申訴信訪15件……
企業發展到哪里,我市檢察機關檢察服務就跟蹤到哪里,用心用情用力為企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我市檢察機關把“高質量發展,我們怎么干”大討論成果轉化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具體檢察舉措,及時出臺《貫徹市十一次黨代會精神服務保障新階段現代化美好淮南建設的意見》,印發《全市檢察機關“安商暖企”行動方案》,辦好每一起“小案”“小事”,讓公平正義可感可觸。
去年以來,全市兩級檢察機關共對涉民營企業人員46人作出不起訴處理,對13人作出不批捕決定。加強訴訟監督,糾正法院對民營企業作出的不利判決,主動提出抗訴案件2件,改判2件。強化羈押必要性審查,對在押的涉企人員,堅持做到每案必審,依法保障涉民企社區矯正對象外出從事經營活動14件次。強化檢察偵查,立案偵查司法人員濫用職權,侵害民營企業財產權案件1件1人。加大對民營企業產權的保護力度,開展涉民營企業民事行政執行專項監督活動,一件案件被評為2022年全省知識產權保護典型案例。(通訊員 王來勇 記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