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務“三農”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科技特派員制度,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創新農村工作機制的有益探索。記者從近期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我市緊緊圍繞“科技特派員服務行政村全覆蓋”的任務目標,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科技特派員選派力度,目前,全市共選派各級科技特派員394人,對接服務855個行政村,覆蓋率達100%,提前完成全覆蓋任務。
聚焦選派,高位推進全覆蓋工作。市科技局把做好科技特派員選派工作做為實施創新驅動和鄉村振興發展兩大戰略的重要任務,高位推進,謀深做實。全市定期調度推進,組織全市上下聚焦選派,深入摸排,廣泛動員,提前完成了選派工作。
聚焦服務,精準組織對接幫扶。市科技、農業等部門結合全市行政村產業特點和科技特派員的技術專長,采取自愿結對、推薦結對等方式,組織科技特派員與行政村精準結對,有效提升結對服務效果。組織開展“五個一”活動,即圍繞春耕生產,集中組織科技特派員到服務的行政村開展科技服務,通過開展一次走訪、懸掛一個科技特派員信息牌、組織一次培訓、進行一次田間指導、發放一批技術資料等方式,形成了科技特派員助力春耕生產的熱潮。
聚焦轉化,大力搭建創新平臺。聚焦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為科技特派員開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示范提供有效平臺。全市已建成1家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3家省級農業科技園區、12家省級科技特派員工作站、8個科技特派團、39家市級農業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覆蓋全市的“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平臺”模式的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
聚焦保障,切實優化政策環境。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制定完善鞏固堅持科技特派員制度的若干措施、管理辦法等政策,在《淮南市人民政府關于2021年財政支持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意見》第60條明確:支持科技特派員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定期開展科技特派員工作績效評價,對績效評價結果為“優秀”等次的科技特派員給予10000元經費補助,對績效評價結果為“較好”等次的科技特派員給予8000元工作經費補助;建立科技特派員工作領導機構,形成工作調度推進機制;積極籌措資金,保障科技特派員工作經費;加大宣傳力度,營造科技特派員助力鄉村振興的濃厚氛圍。
聚焦典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市科技局把培育科技特派員創業示范典型做為帶動農民發展特色產業的重要途徑。去年以來,圍繞酥瓜、草莓、席草、水產品、蔬菜、優質糧、豆制品、乳制品、食用菌等多個特色農業,培育了一批市縣區級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典型,有力示范帶動了特色產業發展。市農科院科技特派員團隊的酥瓜、壽縣板橋鎮的席草、鳳臺縣桂集鎮的果蔬、田家庵區范圩村西甜瓜、大通區孔店鄉河沿村和八公山區山王鎮南塘村的草莓,謝家集區孫廟鄉劉郢村的芡實、毛集實驗區梁庵村的設施蔬菜、潘集區古溝回族鄉蔡廟村的蒜黃等科技特派員創業典型,有力示范帶動了當地特色產業的發展。
下一步,市科技局將圍繞科技特派員工作年度目標任務,采取有效措施,加強調度,多措并舉開展工作。
加強對接,增強服務效果。圍繞當前農業生產需求,克服疫情不利因素,繼續組織科技特派員開展“五個一”活動,提升服務特色產業的效果。加強對科技特派員的培訓,提升助力產業振興的能力水平。
搭好平臺,推進成果轉化。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園區、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科技特派團、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示范基地等科技平臺建設,鼓勵科技特派員依托科技創新平臺,開展“四新”成果轉化。2022年新培育市級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示范基地10家以上,組織復合型科技特派團和專業型科技特派團分類開展活動,切實實現“一團一業”的產業發展目標。
加大投入,推進項目實施。堅持多渠道加大對科技特派員工作的資金投入,加大對科技特派員工作經費的保障力度,切實激發科技特派員的工作積極性。做好項目謀劃,積極爭取省科特派員科技項目。
完善制度,建立長效機制。進一步修定科技特派員相關制度,定期對科技特派員工作績效進行評價,做到有標準、有任務、有考核、有獎懲,實現能進能出的動態管理。加強部門協同,上下聯動,形成工作合力,為推進科技特派員工作建立長效機制。(記者 周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