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赴馬鞍山抗疫,繼而轉戰含山縣,接著支援銅陵市, 又因鳳臺縣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而“回家”——“大兵小將”戰疫情
3月27日凌晨1時,市婦幼保健院檢驗科的楊同懷和楊國宇兩位醫生從含山縣出發,6:30趕到鳳臺縣,開始新一輪核酸檢測。兩位醫生已經離家十余天,先后轉戰了馬鞍山市、含山縣、銅陵市,又因鳳臺縣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而趕回來。兩人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回家,卻不能與家人團聚和休息,又繼續投身到核酸檢測的一線。
戰場就是最好的訓練場
近期,省內部分城市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了加大檢測力度,在全省范圍內調集專業醫護檢測團隊,趕往新發地支援當地核酸檢測工作。市婦幼保健院基于檢驗科楊同懷和楊國宇兩人均具有檢驗資格和PCR檢測資格,且有豐富的核酸檢測工作經驗,遂將兩人上報至市疾控中心,準備進行系統培訓后隨時待命,以備不時之需。
3月14日凌晨1:30,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市婦幼保健院相關負責人通知兩人在凌晨4:00到淮南市傳染病醫院緊急集合,趕赴馬鞍山,進行抗擊疫情工作。兩人收拾了簡單的行囊,沒來得及和家人道別,便踏上了匆匆的行程。
“我們日常的工作就是給采集的核酸標本做檢測,三組人員,每組6個人。一個人配試劑,四個人負責加樣本和做核酸提取,一個人負責對樣本進行PCR擴增。”楊國宇說,到了馬鞍山市經過簡單的休整,便投入到工作中。“每組人員一天平均工作8至10個小時,24小時不間斷檢測。標本源源不斷地送來,每天檢測量在6000份左右,每份標本十混一,就相當于6萬人次檢測。”楊國宇說,“為了后面的檢測人員能夠輕松一些,我們每次都會多做上兩三百份標本。而且每次完成任務以后,看距離交接班還有些許時間,我們都會商量著,再取一些標本做檢測,為后面的檢測人員減輕負擔。”
勇戰疫情上交最好的答卷
“這次出來的時間比較長,內心還是很想家的。但疫情就是一份考卷,在圓滿完成這份考卷之前,堅決不退縮。”十多天沒見到家人,每天只能靠休息的時候抽空和家人通電話或視頻,兩人思鄉之情油然而生。但只要投入到工作中,兩人又會將所有雜念拋之腦后,一心撲在工作上。
在日常檢驗時,兩人穿戴連體式防護服,佩戴雙層乳膠手套和N95防護口罩,外面又需要戴上防護面屏,全副武裝,在外人看來,他們就是可親可愛的“大白”,可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其中的滋味。“一般我們工作以前都是上好衛生間,然后盡量少喝水。工作期間一般不出來。工作完以后休息的時候才吃飯喝水。”楊國宇說,“我們每天穿著不透氣的防護服在移動方艙里工作,每天都熱得汗流浹背,出來的時候頭發總是濕漉漉地粘在頭上。每次工作在生物安全柜前一坐就是七八個小時不動,靠著雙手不停地開蓋、加樣,工作完都腰酸背痛脖子僵硬,回到賓館以后就躺著不想動,一會就睡著了。”
在馬鞍山市工作五天后,3月19日一早接到省里緊急指示,兩人又隨大部隊一道,馬不停蹄乘坐大巴趕赴含山縣,進行又一階段的核酸檢測工作。在做了七輪全民檢測之后,排除了陽性病例。兩人又在3月26日趕到了銅陵市開展支援。之后又火速趕回鳳臺縣參加核酸檢測工作。
理解與支持是最大的動力
“90后”楊國宇畢業于皖南醫學院醫學檢驗本科專業,2017年來到市婦幼保健院檢驗科,目前主要工作就是負責核酸檢測。十多天離家抗疫的經歷,也讓楊國宇對家庭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我的家人和愛人每天都會對我表達思念之情,讓我保護好自己,同時也表示很支持我的工作。”楊國宇說,“雖然醫院科室的工作很繁忙,兩位主任卻時刻牽掛著我們,時常對我們噓寒問暖,讓我們做好防護,不要分心,做好支援工作。”
在抗疫一線,除了繁重的工作外,還有縷縷溫情一直讓楊同懷和楊國宇掛念在心。“每到一地,當地的人民都很熱情,后勤工作做得也很到位,工作的時候就在檢測點就餐,休息的時候當地政府也會安排人把飯菜送到賓館。”他們表示,來到含山縣以后,含山人民聽說他們洗漱用品用完了,來的時候所帶衣服也很單薄,很快安排工作人員為他們采購了洗漱用品送到賓館,還給他們送去了保暖內衣。“每天都要給我們送來牛奶和水果,讓我們增強免疫力,能夠更加放心地工作,讓我們深刻感受到含山人民的熱情和對我們支援人員的關心。臨走的時候他們還舉辦了歡送儀式。”
抗疫乃民之生計,國之大事。楊國宇說,通過這段時間的支援工作,自己看到了全國人民團結一心,看到了各個部門的眾志成城,看到了眾多醫務工作者白衣執甲、毅然前行。自己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希望能夠用自己的行動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相信在多方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夠戰勝疫情。愿山河無恙,愿祖國安康!
圖:楊同懷和楊國宇(右)在核酸檢測車前合影(市婦幼保健院供圖)(記者 李舒韻 通訊員 黃書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