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庵區政協五年工作綜述
在全市率先建立6個政協委員工作室、立案500多件提案、反映200多條社情民意信息、開展視察調研35次……過去五年的履職路上,田家庵區政協闊步前行,參政議政的腳步鏗鏘堅實,建言獻策的聲音洪亮有力。
五年來,田家庵區政協緊緊圍繞中心工作,牢牢把握團結、民主兩大主題,動員和組織全體委員、各參加單位竭智盡責助發展,關注民生促和諧,凝聚共識增合力,忠誠履職樹形象,為幸福美麗田家庵區建設作出了政協貢獻。
提升商的質效,協商民主實現新發展
商以求同,協以成事。始終堅持做好組織協商、主持協商、服務協商各項工作,在建言成果、思想收獲上一體設計、一體落實,探索政協協商制度化實踐的新經驗新做法,更好把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效能。
協商模式逐步完善。堅持以全體會議為龍頭,以專題議政性常務委員會會議和區委書記領銜督辦重點提案辦理協商會等為重點,以專題協商會為常態的協商議政格局。不斷強化實踐探索,豐富協商內容,活躍協商形式,實現了“4+2+X”的協商頻次,即每年開展4項重點協商活動,2項民主監督活動,以政協委員工作室為平臺,開展數次微協商。五年來,先后組織召開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對口協商會、界別協商會等20次,視察調研35次,區委書記、區政協主席牽頭督辦重點提案協商33次。協商基礎不斷夯實。完善區委和區政府有關部門與政協專門委員會對口聯系機制,結合全區機構改革,及時調整區政協專委會設置,將所有政協委員全部編入對應的專委會,實現了“全員入委”,為委員參加活動拓寬了渠道。協商成果有效轉化。制定協商成果辦理規程,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協商成果進行分類處理,促進了協商成果的多元轉化。
突出專的優勢,助推發展取得新成效
緊緊圍繞建設幸福美麗田家庵的總目標和八項戰略行動計劃,通過有力有效的履職活動,助力黨政增強決策科學性和有效性,專門協商機構“專”的特色、“專”的質量、“專”的水平更加凸顯。
緊盯改革發展協商建言。通過“委員大家訪”、“委員大家議”、“委員大家談”,圍繞制定“十四五”規劃編制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就推進全區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均衡等方面建言獻策。圍繞做大商貿、做精城郊農業、法治政府建設、平安田家庵建設、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等課題,積極協商建言,助推“謀事變成事、獻策轉決策”。緊扣重點工作積極獻策。聚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組織政協委員視察淮河入河口環境改善、大氣污染防治、農村環境整治等工作,提出意見建議20余條。聚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召開議政性常委會,形成了建議案及11篇4萬余字的調研報告。聚焦淮河岸線整治與生態修復進行深入調研,形成的調研報告在市政協對口協商會上作大會發言。緊貼中心任務盡責出力。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專題協商活動,組成11個課題組,深入開展調研,形成調研報告22篇7萬余字。會同區文明委遴選30名政協委員擔任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監督員,號召委員爭當創建文明城市的踐行者、傳播者、推動者。疫情面前,政協委員立足本職,主動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線,積極參與網格化管理,傾心救治患者,助力復產復工,慷慨捐款捐物,充分展現了政協擔當和委員情懷。
彰顯民的情懷,增進福祉體現新擔當
始終牢記人民政協的初心使命,把促進民生改善作為履職的重要著力點,協助黨委政府破解民生難題、增進人民福祉,切實做到人民政協為人民。
提升提案辦理質量解民憂。堅持把提案作為體察民情的重要渠道,推動提案工作從“重數量、答復辦成”向“求質量、落實辦好”轉變,實現選題環節“聚共識”、審查環節“嚴把關”、交辦環節“再協商”。九屆政協以來,共收集提案636件,立案573件,立案率90%,辦復率100%,通過提案交辦、重點提案督辦、提案辦理考核等多種形式,助推一大批民生難題得到解決。暢通社情民意渠道聽民聲。協助區委、區政府做好察民情、惠民生、增民利、解民憂、集民智、聚民心工作,圍繞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創新社會治理模式、智慧城市建設等開展專題調研,整理形成簡報36期,提出意見建議200余條,其中30余條建議得到了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批示,成為相關部門破解難題的良方。強化民主監督實效暖民心。聚焦文明創建、脫貧攻堅、省市民生工程、區級為民辦實事項目、水環境綜合治理、減稅降費等與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持續開展民主監督,助推決策部署落實和民生問題解決。圍繞水環境整治工作成立民主監督小組開展監督,形成《關于統籌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的建議》專項民主監督報告,提出了6個方面18條具體詳實、有參考價值的建議,市政協將其列為市委書記領銜督辦重點提案,提案中的意見建議得到積極回應,有效落實。(記者 李東華 通訊員 吳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