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為民勇擔當,老區振興再發力。10月27日上午,淮南市“支付為民”革命老區行活動在安徽省第一面黨旗升起的地方壽縣小甸鎮舉行。
傳承紅色基因,匯聚金融力量。當天,全市各金融機構齊聚小甸集特支紀念館廣場,舉辦革命老區行活動成果展暨支付為民辦實事推進會。現場集中展示了壽縣革命歷史、優化營商環境、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打擊犯罪防范網絡電信詐騙、適老化創新服務、移動支付等方面工作成果,并為6家“千點千村”示范點授牌。
服務老區振興,揚起“金融之帆”。金融機構紛紛表示,牢記“支付為民”初心,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將金融資源配置到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在金融領域為革命老區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促進革命老區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心系革命老區,優化金融服務。近年來,人行淮南市中心支行圍繞金融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大決策部署,持續深耕壽縣革命老區金融服務,金融為民、金融利民的腳步始終向前。壽縣金融基礎設施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形成了銀行物理網點、助農取款服務點、自助設備終端“三位一體”交互式支付服務網絡,實現了縣域鄉鎮、行政村全覆蓋,縣域支付服務環境持續優化,農村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更加通暢。
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支付為民”革命老區行是今年全省人民銀行系統“我為群眾辦實事”的一項重要內容。活動開展以來,人行淮南市中心支行堅持突出“金融為民”中心,切實抓好支付服務基礎工程、移動支付惠民工程、“錢袋子”護航工程這“三大工程”,全面提升金融服務革命老區質效。
打造支付服務基礎工程,實現從“夯基壘臺”向“立柱架梁”轉變。以全省“千點千村”行動為契機,精心選擇40個助農取款點開展提檔升級,把現代化支付服務延伸到革命老區的千家萬戶。打造“銀齡暖心”特色品牌,對轄內金融機構進行適老化改造,在市縣建成10個適老化特色網點,增設400個適老便捷窗口,切實助力老年群體跨越“數字鴻溝”。
打造移動支付惠民工程,實現從“點上突破”向“系統集成”轉變。對接壽縣“智慧古城”發展戰略,與相關部門協同推進移動支付向縣域和農村腹地拓展延伸,淮南市縣移動支付場景覆蓋市縣1300余輛公交、107個物業繳費、24個菜市場、10個廠礦食堂、8所醫院、4所高校及公共事業繳費、重點商圈等多個便民領域,移動支付APP活動用戶數及交易筆數位居全省前位。
打造“錢袋子”護航工程,實現從“單兵作戰”向“攥指成拳”轉變。全面強化賬戶風險防控,搭建“風險賬戶信息共享平臺”,有效破解銀行機構之間信息壁壘,全轄支付風險聯防、聯控能力有效提升。堅持“大水漫灌+精準滴灌”結合,持續開展防賭防詐知識進工地、進高校、進社區、進農村等靶向宣傳,惠及近百萬群眾。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服務革命老區踏上新征程。下一步,全市金融機構將把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作為重中之重,因地制宜打造惠農利民支付產品與服務,暢通金融科技產品輸向鄉村的渠道,不斷探索支付服務“三農”發展新模式,為全面助推革命老區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提供堅實的金融保障。(記者 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