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市招商服務中心黨組書記、主任鐘聲
“愈開放,愈發展;愈合作,愈共贏。唯有以‘等不及’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和‘坐不住’的責任感,搶抓重要機遇期,才能形成人人支持招商、人人服務招商的良好局面。”日前,市招商服務中心黨組書記、主任鐘聲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跟隨市黨政代表團赴合肥、滁州等地對標學習、查找差距,深受啟發、倍感壓力,將以此次大討論活動為契機,在解放思想中轉變觀念,在學習借鑒中提升能力,將精力聚焦到雙招雙引上來,將要素匯聚到項目建設上,不斷激發“雙招雙引”活力,切實增添高質量發展動力。
鐘聲告訴記者,招商引資是經濟工作的“第一動力”,要突出產業化導向,加快形成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支撐點。引“鏈”,緊盯大力培育“1+5”現代工業產業集群和九大新興產業,實行產業鏈“鏈長制”、產業集群“群長制”,圍繞建鏈、補鏈、強鏈,加速形成產業集群。引“工”,把工業招商作為重中之重,圍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引進一批先進制造業項目,加快形成產業鏈成鏈基礎。引“新”,針對國內外行業龍頭企業、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新領軍企業和細分節點企業等開展產業定向招商,重點引進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科技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推動形成“龍頭+配套”產業集聚區。
鐘聲說,招商引資是支撐發展的“最強引擎”,要突出市場化路徑,加快由政府部門單一招商向政府、市場合作招商轉變。用好行業商協會資源。進一步完善招商扶持激勵措施,加強與行業協會、咨詢公司和其他中介機構的合作,拓展招商引資渠道,進一步提高招商引資實效。用好企業家資源,服務好來淮洽談、在淮投資的企業,特別是央企、上市公司、知名民企等,充分利用其行業資源、客商資源,拓展招商渠道;要建立定期聯系走訪制度,聘請企業家做招商顧問,宣傳淮南、推介淮南。用好人才資源,進一步完善人才引進機制,為來淮創新創業的各類人才開辟“綠色”通道,著力引進一批行業稀缺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端管理人才以及專業團隊,以引人才來引項目。
鐘聲告訴記者,招商引資是高質量發展的“一號工程”,要突出專業化思維,做到專業定向精準,提高招商效率和成功率。建強專業隊伍,加強市、縣區(園區)兩級招商部門建設,組建和培養一支既懂產業又懂招商、既懂市場又懂行政、既能招商又能服務的招商隊伍。搶抓政策機遇,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合肥都市圈等重大戰略機遇,用好用活國家促進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24”條等各類政策,充分發揮優勢,積極承接好長三角地區以及合肥市的外溢項目。強化精準對接,發揮駐點招商組、產業招商工作隊“前哨”“橋梁”作用,對重點產業分布區域、對外轉移愿望強烈的企業,實行“點對點”精準招商。
鐘聲表示,招商引資是衡量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尺”,要突出項目化推進,將招商引資成效體現在具體項目上。加快平臺建設解決“落”的問題,加強與長三角發達地區共建開發園區,大力發展園中園、托管園和飛地經濟。重點整合資源要素,在配套、環境、服務等多方面形成整體聯動,不斷增強承載產業項目、集聚生產要素的能力。加強協調調度解決“快”的問題,堅持“市級統籌、縣區(園區)主攻”,建立健全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等機制,對重點招商項目實行“一事一議”“領導聯系推進”,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盯,一個一個問題解決。優化營商環境解決“好”的問題,把“用戶思維、客戶體驗”理念融入招商全鏈條,組建項目服務專班,強化“店小二”思維,不斷完善從項目洽談、簽約、審批、建設到投產的全過程跟蹤服務,推動“政策招商”向“環境招商”轉變。(特約記者 柏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