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中院司法品牌展示教育整頓制度成果
著力推動司法資源“下沉”、司法服務“進門”,聽民聲讓基層哨子吹得“響亮”,解民憂使法官上門報到“及時”,社會治理切實從簡單粗放“向上對應”向精準施策“向下著力”轉變。
3月29日,淮南中院出臺《關于大力開展“基層吹哨、法官報到”活動主動融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提供制度遵循,積極助推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以實在成果展示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活動成效。
立足大局匯聚合力
《意見》明確,要堅持黨委堅強領導,積極爭取各方支持,推動實現社會治理多方參與、協同治理。主動向黨委匯報進展、爭取支持,推動納入黨委大盤子、納入政法委重要督辦事項。加強與紀檢、信訪、公安、檢察、司法行政機關和人力社保等相關職能部門以及“老娘舅”、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行業調解等解紛資源對接,切實將矛盾糾紛化解和訴訟服務資源下沉至一線。要推動實現鄉鎮(街道)法官工作站(室)全覆蓋,“無訟社區”廣創建,主動接入地方矛盾糾紛綜合調處化解平臺,實現群眾矛盾“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目標。
“四崗”“五治”精準施策
《意見》指出,要科學細化設崗,結合實際設置政策法規宣傳崗、矛盾糾紛調解崗、應急處置先鋒崗、民生服務奉獻崗等崗位,承擔政策法規宣傳、矛盾排查化解、指導社區調解、法律事務咨詢以及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災等職責。要結合轄區鄉鎮(街道)數量,統籌安排法官駐點工作。要發揮黨員領導干部示范帶動作用,推動法官到崗盡職。
《意見》強調,要堅持“政治”為綱,牢牢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自治”為本,選聘當地威信高、熱心調解的村干部擔任特邀調解員,推進基層善治;堅持“德治”為基,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善借鄉土文化,推動以德化人;堅持“法治”為要,探索建立定期例會制度、訴調對接制度,報到法官指導開展人民調解,并進行司法確認。堅持“智治”為輔,暢通鄉鎮(街道)、社區法官工作站(室)與法院視頻連線對接,實現糾紛在線調處、咨詢在線解答、協議在線確認。
督辦落實提質增效
《意見》要求,要以民商事案件萬人成訟率和“無訟社區”建設納入平安建設(綜治)考核為契機,認真落實好與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聯合通報機制;要建立對各鄉鎮(街道)聯合通報機制,直接通報到黨政“一把手”,最大限度爭取黨委、政府支持;要加大督導指導力度,把開展“基層吹哨、法官報到”活動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作為深化訴源治理、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抓手,與黨史學習教育、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和新一輪深化“三個以案”警示教育結合起來,與執法辦案結合起來,確保工作扎實有力推進。(記者 張 靜 通訊員 方 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