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
鳳臺縣積極推廣“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新模式,大力支持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園區等各類園區建設,支持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帶動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支持貧困戶自主調整種養結構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或以其他方式參與產業發展。
截至7月底,鳳臺縣“四帶一自”產業扶貧工程,累計建成特色產業扶貧園區項目40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4784戶,帶動貧困戶覆蓋率94.8%;開展自種自養貧困戶1385戶。
摸清家底,完善特色種養業扶貧方案
鳳臺縣農業農村局抽調12名技術人員,分成三個組,逐村開展特色種養業扶貧調研,摸清基本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農業特色產業扶貧措施;進一步完善了38個貧困村特色種養業扶貧方案,每個貧困村重點發展1-2個特色產業;組織編寫了糧食、蔬菜、畜牧、水產、果蔬、休閑農業等六個方面、15個特色種養業生產技術規程,編寫了40多個特色產業發展技術明白紙,遴選了402個農業經營主體名錄,裝訂成冊,鄉村干部、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人手一本。
整合項目,提高貧困村貧困戶產業發展能力
自鳳臺縣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縣農業農村局整合全國千億斤糧食生產項目、現代農業項目、全程社會化服務項目、綠色高產攻關項目、品牌糧食示范縣項目等涉農項目,重點向貧困村傾斜,整合項目資金達2600多萬元;完善了朱馬店、尚塘、新集等鄉鎮貧困村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新建高標準農田2.6萬畝,在貧困村新建水稻育秧工廠8個,新增水稻機械插秧面積1.6萬畝。在11個貧困村開展了水稻、小麥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服務面積達2萬多畝。安排實施全程社會化服務項目的57家機插秧、統防統治專業合作社,每個合作社帶動5戶,免費提供服務。國家級示范合作社獎補項目,每個合作社帶動10戶,38個貧困村都達到了發展特色產業的條件,產業發展穩定在達標水平以上,建成了6個一村一品村,按照標準化生產,擁有國家地理標志1個、國家標準化基地1個、綠色食品2個、無公害農產品2個,創建農產品品牌2個,其中省級名牌產品1個。
建設園區,帶動貧困村產業發展
2016年,縣財政投資697.5萬元,為38個貧困村建設93個食用菌扶貧車間,已出列的貧困村每個村建設2個,未出列的貧困村每個村建設3個,資產歸貧困村集體所有,坤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統一生產管理,合同期限六年,每個扶貧車間每年固定分紅1.5萬元,其中50%以上分給貧困戶。以項目建設為載體,謀劃一批產業扶貧項目,在貧困村建設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基地,由于鄉鎮申報項目難度大、進展慢,縣農業農村局專門組織人員編寫了分畜牧、水產、蔬菜、休閑加工等4個產業,每個產業按新建、改(擴)建、固定分紅、投資入股分紅等建設分紅模式,編制項目模板供鄉鎮參考,2018年和2019年累計投入扶貧專項財政資金600多萬元,在全縣38個貧困村建成了40個園區,每個園區年增加村集體收入2萬元以上。
主體帶動,確保貧困戶穩定增收
鳳臺縣全面落實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政策措施,積極引進、培育和發展壯大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能人大戶(家庭農場),深入動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村、貧困戶對接,優先吸納和安排貧困人口務工。全縣38個貧困村都建立或引進1個農民合作社,成立了14個林業專業合作社,吸納800多戶貧困戶帶資3500萬元加入合作社,年戶均分紅2600多元。全縣帶貧主體126個,帶動貧困戶4773戶,戶均年增收2000多元。(記者 劉銀昌 通訊員 岳 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