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河石姚灣退建堤壩上,活躍著這樣一支青年隊伍,不管高溫烈日或疾風驟雨,他們總是雷打不動地給防汛人員巡診治病、送醫送藥,保障一線防汛工作者衛生健康安全,筑牢防汛健康堤壩。他們,就是由團市委、田家庵區團委組織的醫療衛生志愿者。
7月27日上午,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來到石姚灣退建堤青年志愿者服務站,淮南市第28期青年衛生志愿者、安徽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淮南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幾位醫生正在給在大堤上參與防汛的工作人員量血壓。志愿者服務隊隊長、市第一人民醫院超聲科副主任醫師段秉慧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大堤上工作任務繁重,不少人血壓都偏高。量血壓也是及時做好監測,發現血壓高的人員就囑咐他們累的時候歇一歇,按時服藥。”
在嚴峻的防汛形勢下,石姚灣退建堤基本每500米就有一個防汛值守點,每天大約有200多人在堤壩上。在風吹日曬雨淋的環境下,防汛人員身體極易疲勞,免疫力有所下降,不少工作人員出現了皮疹、腹瀉、中暑、高血壓等癥狀,被蚊蟲叮咬更是家常便飯。7月25日,服務站的帳篷搭好,幾名醫生拉起了志愿服務的旗幟,即刻投入到工作中。“醫生,我這幾天拉肚子,有沒有止瀉藥?”“我腿上長疹子了,醫生能不能幫我看一下?”……正在巡堤的隊員看到醫療隊來了紛紛上前詢問。醫生們一刻不閑著,為防汛人員量血壓、消毒,送外傷、中暑、感冒等藥品,并反復叮囑藥用事項。
現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看到,在值守的帳篷內,簡易的桌子上備有防蚊蟲、消暑以及治療感冒和腹瀉等常用藥品,還有速效救心丸,這里可以為防汛人員提供一些簡易醫療服務。醫生每天駐守堤壩,及時為防汛人員開展醫療服務。急診科主治醫師湯偉有著豐富的急救經驗,連續3天上堤,他及時處置了多起皮膚過敏、高血壓、腹瀉病例,“有的工作人員忙起來可能忘記吃藥,或者因為被蚊蟲叮咬很癢,以及太陽下工作時間久中暑了,我們都帶了相關藥品。另一方面,如果有突發情況,我們也可以第一時間開展急救。”
事實上,在這里義診的青年志愿者都是“老志愿者”了。從1999年開始,團安徽省委、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原省衛生廳)著眼貧困地區實際醫療需求,共同開展青年衛生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招募省直、市直醫院青年骨干赴基層開展醫療、預防、教學等志愿服務,形成定期輪換、長期堅持的接力機制。此次,參與防汛醫療志愿服務的醫生正是淮南市第28期青年衛生志愿者,今年2月開始,他們就常駐鳳臺縣鳳凰鎮衛生院。防汛應急號角吹響以后,這批志愿者又轉戰防汛一線,開展志愿服務工作。在現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還遇到了淮南市第27期青年衛生志愿者、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內科醫生邵群,雖然已經結束了志愿服務工作,但她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衛生志愿者。當天早上,剛下了夜班的邵群就急忙趕到了大堤上,參與志愿服務。
“每天看到他們來,我們心里都很踏實!”巡堤的干部群眾紛紛對他們表示感激。防汛救災工作開展以來,所有的防汛將士們都經受了烈日、暴雨、疲勞等多重考驗,醫療衛生志愿者們也在用自己的細心、愛心與責任,竭盡全力地為防汛人員身體健康保駕護航!(記者 廖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