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項目穩投資增動能 激活高質量發展動力源
——淮南堅持疫情防控常態化全面推進復工復產
形勢決定任務,行動決定成效。
今年一季度極不尋常,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全市上下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眾志成城、頑強拼搏,疫情防控形勢持續穩定向好,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加快恢復。
面對危機迎難而上,風雨無阻向前奮進。今年一季度,我市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大“六穩”工作力度,做好“六保”工作,從3月份看,復工復產加快推進,主要經濟指標明顯改善,對外貿易實現逆勢增長,發展活力持續釋放,全市經濟總體呈現快速回升勢頭。
數據顯示,今年3月,工業用電量由2月份下降轉為增長3%;規上工業增加值由2月份下降轉為增長6.9%;投資由2月份下降轉為增長36.2%;前3月,外貿進出口增長34%,高于全省36.14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首位。
抓政策惠企業,“幫到位”助“挺過去”
“最近我們‘雙喜臨門’,疫情得到控制,終于可以開門營業了,更高興的是,稅務局送來‘大禮包’,減免了35萬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幫助我們渡過難關!”3月下旬,拿到今年一季度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困難性減免政策后,淮南鳳臺海創國際飯店有限公司財務部負責人高利俠對公司的復工復產充滿信心。
政策暖風頻吹,精準助力復工復產。我市借助駐企聯絡員、“四送一服”專項行動等,及時發現解決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的困難問題,打通困擾企業發展的“腸梗阻”,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推進企業盡快復工復產、滿工滿產。
疫情發生以來,我市以“四送一服”雙千工程為著力點,梳理印制了《安徽省、淮南市應對疫情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政策清單》,政策春風為企業復工復產保駕護航。
11個工作組實行“一組包一縣(區)”,發揮多部門優勢,精準開展工作調度,聚焦“四上一重一小”,“一企一策”全面宣傳解讀省委、省政府加大政策調節力度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30條”意見、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支持實體經濟發展“204條”、依法科學精準抓實抓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30條”意見,以及地方在加大金融支持、實施援企穩崗政策、減稅降費、加大財政資金扶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努力穩定市場主體預期,提振企業發展信心。截至3月26日,全市711戶規上工業企業已全部復工,復工率100%。
抓項目穩投資,“新站位”蓄“新動能”
推進一批重大項目開工,既是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六穩”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也是對各級各部門大干快上建項目、比學趕超抓招商的集中展示。
項目建設時不我待,只爭朝夕。我市貫徹“六穩”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按月進行,2月,集中開工復工項目共50個,總投資444.3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68億元;3月,集中開工項目共20個,總投資79.8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0億元。一季度,全市在建億元以上省重點項目256個,完成投資87.14億元;新開工項目43個,占年度計劃的46.24%。
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財富,就是未來的希望。近年來,我市進一步提高站位,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項目為王、項目為上”,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特別是注重發揮有效投資拉動關鍵作用,一批招商引資項目先后落地,成效顯現,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為我市擴大有效投資、加快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項目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做好項目工作等于抓住了我市經濟的“命門”。本月,《淮南市穩投資項目工程包推進三年行動計劃》出臺,將在全市營造謀項目、引項目、抓項目的濃厚氛圍。
堅定不移抓項目穩增長增動能。今年,我市將圍繞中央、省投資導向特別是申報的109個、總投資139.6億元的中央投資項目,做細做實項目前期,爭取早開工。圍繞總投資94.6億元的引江濟淮工程(淮南段)、總投資62億元的正峽段行洪區調整和建設工程等基礎設施類項目,總投資22.3億元的淮南西商農商城、總投資18億元的山南新區綜合醫院等社會事業類項目,實行項目包保制度,推進項目建設提速。
抓產業穩增長,“加速度”推“高質量”
3月初復工潮涌。總投資約27億元的碳四碳五綜合利用及苯乙烯項目建設現場,復工人員有條不紊在各自崗位忙碌著。該項目開足馬力向前推進,為我市加快打造千億規模的煤電化氣全產業鏈產業帶來勃勃生機。
項目潛力巨大,年產35萬噸苯乙烯計劃今年7月建成中交。后續總投資12億元的年產20萬噸聚苯乙烯項目計劃今年年底建成試生產,兩個項目投產后,預計可實現產值50億元/年。
由北京懿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年產3萬輛新能源專用車項目已落戶淮南現代產業園,正在馬不停蹄建設中。項目總投資10億元,主要從事新能源物流車及專用車車輛的研發、改裝生產制造、銷售運營、維護管理和充電樁及充電樁場站投資、建設、銷售、租賃、運營。項目建成達產后,年產值約60億元,預計今年7月第1輛新能源專用車下線。這個項目的順利實施為我市打造新能源汽車百億產業注入了“生力軍”。
加快培育千億規模的煤電化氣全產業鏈產業和大數據、特鋼、現代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煤系固廢物利用五個百億產業,是推動我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從“謀篇布局”轉向“落子落項”。圍繞這些產業鏈抓項目是我市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待一個個項目落地開花結果,將成為我市擴投資的“穩定器”,挺起高質量發展的脊梁。
全力以赴抓產業穩增長。我市將集中精力抓好總投資57.66億元的潘集電廠一期項目、總投資300億元的煤制天然氣項目前期工作,爭取早開工。加快推進一期投資80億元的恒大新能源電池項目、總投資37億元的鳳臺和潘集煤電固廢綜合利用循環經濟園項目建設,爭取早竣工。(記者 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