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壽縣三覺鎮中心衛生院醫生魏良忠
工作50年如一日,視病者為親人,把患者的病看得比自己的命還重,在鄉村平凡的醫療工作崗位上時時刻刻踐行著共產黨員的那份初心,抒寫了一篇又一篇無愧于時代,無愧于醫者仁心的動人篇章……他是共和國同齡人,壽縣三覺鎮中心衛生院的一名普通醫生魏良忠。
一份勤勉,只為治病救人
魏良忠雖不是科班出生,但他一直潛心鉆研,永攀醫學高峰的學習態度從來沒有間斷過。
他在省級和國家級及國際級醫學刊物發表論文16篇,其中《膽石癥手術治療研究》和《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消化道出血》曾獲國家和國際優秀論文獎,多次應邀在全國和國際學術會上交流。2005年他56歲時自費去解放軍105醫院進修學習,趁業余時間寫了一本16萬字有益身心健康和預防保健方面的書籍《健康人生》。2013年由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后面向全國發行。
三覺鎮農民胡玉寶因患較大胃穿孔并發休克,在轉院時剛抬出醫院大門正遇到魏良忠,看著臉色蒼白生命垂危的病人,轉院途中隨時有生命危險。他毅然將病人抬回醫院,親自為病人打麻醉、做手術,最終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所學為民,多年來經過他搶救的急難雜癥不計其數,一個個寶貴的生命得到挽救。
一份奉獻,彰顯醫者仁心
在工作中,魏良忠對自己有個苛刻的約束,病人看完才是下班時間。
1998年農歷臘月二十八日傍晚,家家戶戶都在忙著過年。醫院里送來一位重度煤氣中毒病人,急需轉院做高壓氧治療,他立即護送病人到100里外的六安市醫院,直到病人脫離危險。深夜回來時雪越下越大,汽車突然撞到一輛大貨車上,他的雙腿受傷,鮮血順著腿向下流,有人勸他找個地方住下等交警來處理。但想到第二天的早班,他撕下衣服包扎傷口,找了一根木棍柱著,迎著風雪一步一個血印,艱難地走了10多公里,趕到醫院時天已經亮了,而他渾身冰雪和鮮血已經凝在一起。
魏良忠有一個外號,叫開鍋走。為減輕病人的負擔,出診時他從不在病人家吃飯,一到病人家開鍋做飯時就走了。
上世紀90年代以后,當地群眾逐漸富裕起來。魏良忠有時利用業余時間出診看病。臨走時有人拿錢給他,少則幾十元,多則上千元,而他從來沒收過一次,其實魏良忠的家境并不寬裕,妻子一直在醫院做臨時工,收入十分微薄……
一顆執著,不改誓言初心
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魏良忠舍不得離開這塊養育的黃土地,曾三次放棄調往城市醫院工作機會,退休后拒絕了合伙辦醫的邀請和民營醫院的高薪聘請,仍然和以前一樣在醫院為群眾防病治病。
1998年以來,他兒女都先后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家中經濟有所好轉,但他依然省吃儉用,先后為貧困病人,希望工程和災區人民及公益事業捐款累計約16萬元。
楊志斌、楊傳海、劉家對不會忘記魏醫生在病房里的千元資助,失學女童張艷麗和錢書琴依然記得魏爺爺照顧他們的小學時光,受到魏良忠幫助的特困生或殘疾生,有的已經上了高中,有的已經大學畢業……
2007年7月和2009年5月,省政府兩次發給魏良忠勞動模范獎金和道德模范提名獎,他卻把8000元獎金捐給較困難的陶店鄉許墻小學。在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澇災害時,他捐出市政府發給他的2千元獎金;汶川地震時,他拿出本月工資2200元支援災區;2009年退休時,他將本年結余的6000元工資交給院領導,用于救助來院治療的困難病人……
歲月流轉,魏良忠從一個青春少年如今變成了一位白發老人。50多年來,他不計名利,不計個人得失,一心向黨,一心為民,受國家到縣級嘉獎100多次和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全國多家新聞媒體先后70余次對他的事跡進行過報道。但他感到自己要做的還有很多,有生之年,他將繼續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記者 柏 松 通訊員 徐 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