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力打造百億級煤化工產業,使煤炭產生了由燃料到原料的神奇轉變
從南到北,穿越淮河大橋,來到潘集區,沿路西行,寬敞的道路旁秋色宜人,不一會兒,高大先進的現代化工業廠區矗立在眼前,恢宏壯麗,氣象喜人。這里,就是安徽(淮南)現代煤化工產業園。作為傳統能源城市,近年來,我市充分發揮煤炭、水資源、市場、區位和交通等綜合優勢,全力打造百億級高質量現代煤化工產業,使淮南煤炭產生了由黑變白、由燃料到原料的神奇轉變,奮力走出一條產業集聚、要素集約、安全環保、優質高效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道路。
規劃引領園區發展
煤化工是化學工業的重要基礎型行業,對優化能源結構、保障農業生產、滿足人民生活需要都具有重要意義。
規劃是園區建設的龍頭,只有形成一個科學、系統、可行的規劃,才能為煤化工產業園建設“領航”。煤化工園區管委會堅持規劃先行的指導原則。2014年,《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總體發展規劃》(2014-2030年)獲省政府批準,明確發展煤基石化、替代燃料、精細化工及化工新材料、基礎化工四大產品板塊,以便實現錯位發展。
堅持公用工程一體化原則,編制了供電、供熱、供氣、給排水和弱電等專項規劃。水資源論證報告、園區總體規劃環評先后獲得批復。2018年,園區規劃安評獲省安監局備案,落實了安全容量指標;煤化工園區作為專業化工園區納入《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2018年版)。
項目支撐發展后勁
目標確定之后,如何走是關鍵。煤化工園區管委會牢固樹立“項目即發展”理念,狠抓項目謀劃、招商引資、項目推進,全力做到既要引得來,更要留得住、發展好。實行領導聯系重點項目推進機制,全方位、全天候、全要素、全力以赴做好入園項目建設服務保障工作,使入園項目早落地、早建設、早投產、早日發揮效益。
截至目前,中安聯合一期投資267億元、主廠區占地3300畝的煤制170萬噸/年甲醇轉化70萬噸/年聚乙(丙)烯項目于2019年7月31日打通全流程實現試生產,填補了安徽省大型聚烯烴工業的空白,同時實現了淮南煤由黑到白、由燃料到原料的轉變,有力促進了淮南轉型高質量發展。
總投資約300億元、年產40億立方米,其中一期投資約140億元、年產22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計劃2019年底實現項目核準。
總投資約27億元的碳四碳五綜合利用及苯乙烯項目今年6月份開工建設。安徽遠達催化劑、淮南舜天高性能樹脂和淮南歐思寶車用尿素等項目建成投產;生物制劑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項目建成即將試生產。
完善建設優化環境
為增強園區吸引力和承載力,煤化工業園啟動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環境,解決企業發展后顧之憂。建成13公里園區主干道路、日取水能力36萬噸取水設施、日處理能力10萬噸凈水廠、日處理能力1萬噸園區污水處理廠、4個1000噸級的散貨碼頭、4個1000噸級的液體碼頭和1個最大吊裝能力為500噸的大件碼頭等公用工程;正在加快緯四路(一期)、經五路、經四路、水系二期等基礎設施建設。
積極營造“開放包容、互利合作、重信守諾、尊商護商”的濃厚氛圍。創優“四最”營商環境。堅持“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辦企業之所需”,樹牢“人人都是投資環境、事事關系園區形象”理念,詮釋好“店小二”角色,對入園企業堅決做到“一站式”服務、“保姆式”和“營養式”服務,使入園企業把全部心思用在抓發展、搞建設上。
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努力把煤化工園區打造成為創新、創業、創造的高地。成立煤化工園區科協,積極幫助入園企業開展科技研發工作,以園區科技孵化器(一期)為依托,開展現代高分子材料研發等工作。今年上半年園區內企業已申請發明專利9項。
著眼未來,煤化工園區力爭從2019年開始,通過3至5年的努力,建成在全國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百億級煤化工產業基地,打造年工業總產值300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100億元以上的產業規模,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更好助推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淮南建設。(記者 廖凌云 通訊員 趙天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