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大通區委書記牛方括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中,大通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16字方針,牢牢抓住建設、管理、使用3個環節,摸索出‘2331’工作思路,取得明顯成效。”近日,大通區委書記牛方括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牛方括告訴記者,“2”是打造“兩個陣地”,全面建設線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同步探索建設網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原則,設立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72個,全區5個鄉鎮(街道)、46個行政村、15個社區實現全覆蓋,并在大通街道居南社區和九龍崗鎮新建社區打造了2個市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示范點。在建設中,注重盤活現有的鄉鎮黨校、文化館等各類基層公共服務資源,做到有團隊、有場所、有標牌、有制度、有資料、有記錄,并為各級文明實踐中心(站)更新了圖書,配備了電子閱覽機。同時,探索建設“網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依托微博、微信和區政府門戶網站等“兩微一站”建設線上專欄,截至目前,已推送活動信息、學習動態、專家解讀、學習故事共960余條,更新學習書坊79本,閱讀量達到20余萬次,強化了宣傳效果。
“‘3’是建立‘三項機制’”。牛方括說,無規矩無成方圓。該區建立責任落實機制,三級文明實踐中心主任分別由區委、鄉鎮黨委、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擔任,區委將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建設管理納入年度工作要點以及領導班子、領導干部綜合考核內容,一季度召開一次聯席會議,實行一季度一督查。建立經費保障機制,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管資金專戶,納入區、鎮兩級財政預算,專款專用,并實行逐年增長。建立標準化推進機制,宣傳服務內容圍繞“五個重點,注重一個實踐”展開,即傳思想,樹信仰;傳政策,樹理念;傳文化,樹新風;傳法治,樹正氣;傳本領,樹標桿;重實踐,促落實,打造了集理論宣講、技術培訓、體育健身、全民閱讀、文藝展演等志愿服務融為一體的品牌載體。
牛方括告訴記者,另一個“3”是抓好“三支隊伍”。抓好中心管理隊伍,今年通過購買服務方式,一次性招聘54名大學畢業生,充實區、鄉兩級文明實踐中心隊伍。抓好志愿服務隊伍,發動入黨積極分子、團員青年等群體,充實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目前,全區已組建文明實踐志愿者隊伍71支,注冊文明實踐志愿者25117人。抓好典型示范隊伍,全區共評選出文明村鎮38個、道德模范及身邊好人249人、文明家庭68戶,“好媳婦”“好婆婆”“最美婆媳”52人,累計表彰各類文明先進典型208戶,用“身邊人”“身邊事”引導鄉風文明。
“‘1’是突出一個主題”。牛方括說,大通區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為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載體,突出“弘揚時代新風”主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普通話”編成“淮南話”,確保科學理論、政策方針宣講入心入腦。一年多來,各級文明實踐中心(站、所)共開展“舉旗幟·送理論”宣講170多場次、“掃黑除惡”文藝演出25場次、移風易俗宣傳38場次、送戲下鄉55場次、“我們的節日”等活動69場次、“周日課堂”等公益活動119次。堅持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全區61個村、社區均建立了紅白理事會,制定了彩禮限高標準、紅白事辦理流程、宴請范圍及獎懲規定,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他事儉辦蔚然成風。
“建設是基礎,用好是關鍵。”牛方括表示,下一步,將不斷延伸、拓展基層站點,采取菜單式服務模式,充分發揮各級文明實踐陣地作用、聚力作用、輻射作用,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大通落地生根,以優異成績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記者 朱慶磊 實習生 呂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