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五項機制”破解民企融資難
金融“精準滴灌”滋養實體經濟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為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我市在創新和完善金融服務方面,著力推出實施“能感知、有溫度、見效果”的政策舉措,“五項機制”精準服務民營企業,為實體經濟發展壯大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在淮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部設立小微企業專營機構,把民營小微金融業務與基層經營機構績效掛鉤,與基層機構負責人績效考核、評優及提拔任用掛鉤,增加業務考核權重,加大獎罰力度,優化內部激勵約束機制。
完善平臺保障機制。市工行打造集“便捷開戶、公私聯動、財務管理、理財融資、小微e管”等功能為一體的“工銀小微金融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市建行智能APP“建行惠懂你”上線,實現民營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全線上辦理。
創新產品服務機制。市建行投放“小微快貸”7.16億元,1213戶民營小微企業獲得貸款支持。通商銀行、壽縣農商行和鳳臺農商行擴大企業可抵押資產范圍,向企業發放“商標專利權質押貸款”3535萬元,“林權質押貸款”1.02億元。
實行減費讓利機制。市工行對民營小微企業貸款執行基準利率,有效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全面推廣“無還本續貸”業務,累計投放貸款近15億元。市徽行投放“易連貸”31筆、1.37億元,切實降低民營小微企業續貸成本。
健全融資擔保機制。大力推動“4321”新型政銀擔業務、“稅融通”貸款和續貸過橋資金等金融創新政策落地見效。1-6月份,全市累計發放稅融通貸款2.48億元,“過橋”貸款13.75億元,新型“政銀擔”業務12.88億元。 (記者 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