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說到預見性的問題,預見其實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或者說是一種把握客觀實際的思維,正如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所說的那樣:“思維是一種特殊物質的運動形態,它能夠反映客觀的性質,能夠反映客觀的運動,并且由此產生科學的預見,而這種預見經過實踐又能夠轉化成為事物”。
可見,當人們的思維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性質和運動,亦即把握了事物的內在規律后,就會產生預見,然后將這種預見付諸于實踐,便創造出新生的事物。就如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它沒有開始建設之前,只是腦中的一個藍圖,亦即思維、預見。
這種思維和預見是領導者和設計者們集中以往成百上千類似建筑的經驗,并且經過多次修改而設計出來的。當把這個藍圖(思維、預見)交付施工,經過建設實踐后,它就轉化成了新生的事物——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這就說明藍圖能夠反映客觀世界,又能夠轉化為客觀世界;說明客觀世界可以被認識,人們的主觀世界可以同客觀世界相符合,預見可以變為現實”。也就是說,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當然,同一性不是彼此相等,不是說思維就完全等同于存在,只能說是思維能夠反映存在,因為建成的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與思維中的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還是有所差異的。
預見,可以說是領導者最重要的素質。所以,毛澤東同志指出:“預見就是預先看到前途趨向。如果沒有預見,叫不叫領導?我說不叫領導”。由此可見,沒有預見就沒有領導,沒有領導就不可能勝利。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之所以要不斷學習馬列理論,不斷開展調查研究,不斷總結實踐經驗,目的就是從主觀上去發現客觀事物運行的根本規律,看透紛繁披拂現象背后所蘊藏的普遍性,從而形成有指導意義的政策和策略,這就是預見,就是領導。(高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