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已擁有涉農商標2600余件
3月1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從市工商局獲悉,我市工商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開展商標工作,用品牌的力量服務農村經濟,切實地推動“商標富農”戰略,有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
近年來,工商部門積極推動農業現代化的核心標志——農業品牌化,推動全市農業商標品牌增量提質,實現農產品優質優價。八公山豆制品、潘集平牧豆渣餅干、壽縣國精大米、焦崗湖咸鴨蛋等一大批特色農業產品商標品牌享譽省內外。當前,我市共擁有涉農商標2600余件,涉農中國馳名商標1件、省著名商標58件、市知名商標72件,正在積極培育潘集酥瓜、鳳臺平菇等涉農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同時,進一步發展壯大農村實體經濟,全市已培育家庭農場1049戶,農民專業合作社3883戶,成立專業合作社聯合社12戶。
針對公司+農戶、訂單農業等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模式中產生的土地流轉、農產品訂單等合同行為,工商部門扎實做好涉農合同事前規范、事中調解、事后懲處的全鏈條監管服務,開展涉農企業合同管理情況調查,為涉農企業提出合同管理建議。目前,全市已培育“守合同重信用”涉農企業92戶,積極推廣蠶繭收購、原料乳采購等多類別涉農合同示范文本的使用,堅決查處打著“訂單農業”旗號高價推銷偽劣農資等合同違法行為。擴大基層調解網絡覆蓋面,全市19個涉農市場監督管理所,均建立合同幫農指導站,及時化解涉農合同糾紛。
同時,全市工商、市場監管系統結合本地實際和農時特點,嚴厲查處農資違法案件,有力打擊坑農害農違法行為。近一年來,已抽檢五大類185個批次的農資產品,查處涉農案件22件,今年將加大抽檢力度,計劃抽檢225個批次。進一步構建完善信用監管機制,堅持守信激勵、失信懲戒并舉,發揮企業自治、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作用,推動綜合監管與行業監管協同、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增強農資市場監管合力。
(記者 廖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