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去沾滿泥土的雙手,“養”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一位普通的農家婦女用勤勞和執著追逐夢想,把壽縣湖羊遠銷周邊市縣及浙江、湖北、河南等省,在帶動周邊鄉鎮近百戶農村家庭年增收50多萬元的光環后面,是她一步一個腳印積累的成果。壽縣聯眾畜牧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許謹,這位以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家婦女,通過特色養殖,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新天地,成了當地家喻戶曉的致富能手,勤勞致富的帶頭人,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羊大姐”。
創業之初 困難重重
生活在壽縣雙橋鎮袁郢村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祖祖輩輩都是靠種地為生。許謹家和大多數村民一樣都很貧窮。但是,年輕的許謹不安于貧窮的現狀,絞盡腦汁地尋找致富門路,盤算著如何讓一家人過上好日子。
“當時覺得自己如果不闖也是種地受窮,闖一闖,說不定就能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致富路,總得試試吧?因為在上海打工時接觸過湖羊養殖,幾番思量后我決定養羊。”許謹笑著說。說干就干,2012年秋,她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積蓄,又把所有親戚朋友借了個遍,籌到了86萬元啟動資金,建羊舍,鋪羊圈,撲下身子大干一場。為養羊,她把鋪蓋卷搬到養羊場,與湖羊吃睡在一起,在實踐中積累知識,細心觀察湖羊的生長發育規律,“創業哪有不吃苦的,都是‘淚里淘金,汗水換錢’啊!”
但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頭難”, 由于初次飼養經驗不足,特別是母羊的營養沒有達標,許謹剛開始試養的200只種羊有40多頭出現了早產、死胎、癱瘓等問題,損失了10多萬元。“當時看著空了大半的羊欄,我心都要碎了。那次失敗的養殖試驗,讓我損失慘重,真像是挨了當頭一棒,家人的不理解和村里人的風言風語,讓我深受打擊。”時至今日,許謹依然對創業之初的艱難歲月,記憶猶新。
好學不倦 成為內行
膽大還須細心人。總結了上次失敗的教訓,許謹深深地感到,養殖不僅是一項體力活,更是一門技術活。于是,她買來大量養羊技術、管理方面的書籍認真學習研究,同時在當地婦聯、扶貧辦等部門的幫助下,向請來的獸醫專家等專業畜牧科技人員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術。那時候為了弄懂一個技術問題,許謹經常連續十幾個小時呆在羊舍里,細心觀察,認真揣摩,并親自動手為羊做防疫、配料,漸漸地許謹就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了“技術通”。
如今的許謹已經成了當地有名的養羊專家,她不但對自家每頭湖羊的引進來源、免疫過程、生產情況都了如指掌,還根據日積月累的養羊經驗,慢慢摸索出了一套比較科學的飼養模式。此外,許謹還獨創性地提出了適合當地的湖羊養殖新理念,她認為羊場里的所有要素如飼料、環境、營養、防疫之間都有聯系,只有達到整體上的規范統一,才符合羊的生長、生理要求。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如今許謹的養殖公司已發展成占地面積1300多平方米,擁有三座大型羊舍,單批存欄量600多頭,年出欄量1000多頭,純利潤40多萬元的標準化養殖公司。事業蒸蒸日上,許謹家的日子自然也好了起來。
帶動致富 前景廣闊
飲水不忘思源,致富不忘百姓。在許謹的影響帶動下,鄉親們也有了養殖致富的想法。但是,他們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于是許謹在2013年成立了壽縣遠航湖羊養殖專業合作社,吸收周邊120多戶農村家庭入社,低價發放種羊給農戶并幫助銷售羊仔,同時將自己多年來養羊的經驗無償傳授給大家,農戶有不懂不會的地方,她還親自到人家的羊舍中指導,直到別人學會為止。許謹還組織開展與養羊相關的技術培訓、技術交流和咨詢服務,帶領父老鄉親共同致富。
此外,村里人孩子上學、親屬生病遇到急需用錢的地方,只要找她,她總是盡自己所能,捐錢捐物、探病慰問,村里組織向貧困災區獻愛心,她也總是踴躍參加。憨厚的“羊大姐”許謹笑著說:“得益于黨的好政策,我先富了起來,但不能忘了還有困難群眾需要扶持和幫助!”樂于奉獻,多行善舉,使許謹贏得了村民們的贊譽和尊重,更在不久前被婦聯組織評選為全市“巾幗創業之星”。
(記者 孫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