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鹽關乎著百姓的生命安全。淮南市鹽業局在市公安部門配合下,成功破獲一起淮南首例跨省集群作案以工業用鹽冒充食鹽重大案件。
事情還得從2013年8月11日說起。在省鹽業局統一部署的食鹽市場專項整治行動中,市鹽業局稽查大隊在田家庵區泉山市場附近一早點戶劉某家中發現假冒市鹽業公司2.5公斤包裝的食鹽小包裝500斤,該鹽產品經現場碘試劑檢測為無碘鹽。外包裝與專賣鹽非常相似。經劉某交代,他是從干貨批發戶蔣成剛處購進該鹽,蔣成剛曾因販賣私鹽多次被查處。
本案引起市鹽業局高度重視,局領導當即決定成立專案組,并抽調精干鹽政人員負責下一步偵破。
順藤摸瓜 確定案情
蔣成剛有很強的反偵察能力,為了不驚動他,市鹽業局只能在外圍秘密實行24小時監控。連續一周鍥而不舍地蹲守,終于確定了蔣成剛存放私鹽的倉庫以及他販銷私鹽的活動軌跡。同時,確定了蔣成剛還有上線。為了盡快找到他的上線,也為了最大限度地防止他將其倉庫里存放的近一噸私鹽分批散銷到市場上去,專案組決定讓經過教育的劉某分幾次買下他庫里的絕大部分私鹽。最終,專案組順利鎖定蔣成剛的上線胡樹明。鑒于胡樹明在我市有著眾多下線,市鹽業局認為案情重大,專案組一方面繼續追查胡樹明,一方面將該鹽產品拿到南京由江蘇省鹽業質量監督檢測站進行質量檢測。3天后,檢測結果出來,鑒定該鹽產品為非食用鹽,其中很多指標竟達不到工業鹽標準。
聯合偵查 鎖定目標
市公安部門以前從未受理過鹽業案件,因此,當市鹽業局拿著案件卷宗材料到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報案時,經偵部門幾經研究都無法確定是否該接受本案。省鹽業局了解到淮南市鹽業局的困境后,幫助我們多方收集法律文件及相關材料,并及時出面與省公安廳協商,使得該案最終于2013年10月13日正式刑事立案。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指派所屬三大隊專職偵破此案,案件偵破由此進入到一個更高層次。
立案后,市鹽業局專案組緊密配合市經偵三大隊偵查工作,并通過對胡樹明長達一個月的秘密監控,找到了他全部的4個倉庫及私鹽加工窩點和他的上線——定遠人張家松。通過公安部門的技術監控與專案組對張家松本人和他的兩輛私鹽販銷車輛的全天候追蹤,最終,鎖定了張家松工業鹽的明確來源,至此案情基本明晰。
合肥邊山貿易公司上海分公司打著工業鹽銷售的旗號,2013年以來,兩次共違法銷售給張家松工業鹽43噸,而張家松將這些工業鹽分別銷售到淮南、定遠、合肥等地。胡樹明從張家松處購進工業鹽后,又從安慶桐城一包裝袋加工廠購進仿冒淮南市公司2.5公斤的食鹽包裝袋,在自己租來的倉庫里私自分裝成2.5公斤小包裝食鹽并通過他的幾個固定下線向食用鹽市場違法銷售。
為此,專案組緊密配合經偵部門三下上海、湖南、湖北、北上河南、山東等九省市充分收集到了發起集群戰役的足夠證據,鎖定了合肥邊山公司利用其上海分公司在全國多地打著工業鹽銷售的旗號沖銷私鹽市場的行為。
周密部署 成功收網
2014年8月9日凌晨,公安技偵部門監測到胡樹明將于當日開車到定遠張家松處購買工業鹽,市鹽業局與市經偵支隊領導一起召開案情緊急會議,會上研究決定立即對本案主要涉案人員張家松、胡樹明實施現場抓捕。
在技偵部門的配合下,專案組對張、胡二人實施了嚴密的監控,并一路跟蹤胡樹明的車輛到達張家松的一個私鹽庫,將正在實施違法交易的張家松、胡樹明二人現場抓獲,并從張家松的私鹽倉庫共查獲尚未銷售的工業鹽8.45噸。從胡樹明的面包車里查獲已從張家松處購買的工業鹽1.05噸,然后從胡樹明位于我市田家庵區的另4處倉庫里分別查獲已分裝成2.5公斤包裝的工業鹽0.95噸和尚未分裝的大包裝工業鹽0.6噸,共計從胡樹明處查獲違法鹽產品2.6噸及分裝鹽產品所用的封口機一臺、零件若干。張、胡二人當日被刑拘。8月21日,胡樹明最大的下線蔣成剛被刑拘。
此后,市鹽業局專案組配合公安部門完成了對張、胡二人鹽產品的抽檢,所抽檢的三批鹽產品,經江蘇省鹽業質量監督檢測站依照食鹽國標(GB5461-2000)均判定為不合格,其中三項指標尚未達到精致工業鹽標準。淮南市檢察院于9月17日正式批捕張家松、胡樹明、蔣成剛三人。此后經經偵部門繼續偵查確定邊山公司上海分公司分兩次非法銷售給張家松工業鹽共計43噸。此案,2015年在田家庵區法院進行審判。
(記者 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