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已經啟動,從種到銷到檢測,每一個環節都讓市民吃得更豐富吃得更健康



“民以食為天”。“食”關重大,“食”關民生。小小“菜籃子”,涉及千家萬戶的飯桌子。小小“菜籃子”,裝著農民的收入,承擔著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希望,也擔當著食品安全的重任。
淮南市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已經啟動,近日,本報記者深入到“菜籃子”產品生產基地、市場流通領域和蔬菜檢測部門進行了探訪。
規模發展力推菜籃子基地建設
2月14日,記者從淮上渡口渡過淮河,翻過二道壩,眼前盡是一眼看不到邊際的白色蔬菜大棚,沿著通往高皇鎮的公路繼續前行,不久記者便來到了高皇鎮的萬畝蔬菜基地。當天天空下著小雨,記者看到不少菜農正忙著往田間施肥。一位正在田里忙活的菜農告訴記者:他們家正在準備整理種酥瓜的兩畝土地。據這位姓程的菜農告訴記者:這兩年潘集的酥瓜名聲越來越響,他們家今年也打算種上兩畝。這位菜農還告訴記者:記者再往前走上一里多地,就能看到萬畝蔬菜基地中的種植大戶——安徽聚和農業。
記者走進聚和農業種植園,看到整個菜園內道路寬闊平整,大棚整齊劃一,幾位菜農正在一處大棚里忙著采摘花菜。據安徽聚和農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園內種植的土地有10000畝左右,每天都有新鮮蔬菜不斷往城里輸送。這位負責人還告訴記者:聚和農業的發展得力于政府的大力支持,種植基地落成后,對周邊農戶也起到了一定的引導和示范作用,不少菜農就經常過來學習種植管理經驗。采訪中:無論是安徽聚和農業這樣的蔬菜種植大戶還是一些散戶菜農,他們都告訴記者:這兩年他們從蔬菜種植中獲得的收入確實增加不少,在增加收入的同時大家慢慢摸出一個道理——打造規模和品牌。他們說:比如這兩年名聲越來越響的潘集酥瓜,就是政府宣傳扶持,農戶規模種植的成果。
記者從淮南市農委獲悉:我市在菜籃子工程的規模和品牌建設上在不斷扎實推進,現在像高皇鎮的蔬菜、焦崗湖的鴨蛋、曹庵的草莓等名聲是越來越響,市民菜籃子豐富的同時,農民的收入也在不斷提高。據悉,我市已經規劃和啟動建設4個萬畝蔬菜基地、20個千畝基地。其中,高皇灣(4萬畝)、洛河洼(2萬畝)為近郊保障性基地。依據規劃,屆時我市常住城鎮人口人均蔬菜基地面積將達到30平方米以上,季節性蔬菜供應將暢供無憂。除了蔬菜基地建設,我市在規模化畜禽養殖、水產示范場建設、良種培育推廣方面也取得了不俗成績,2011年雨潤集團100萬頭生豬屠宰項目、惠邦集團1000萬羽肉鴨加工項目相繼落戶淮南,截至目前,全市已推廣種草養蟹5000畝、微孔增氧1000畝、生態網箱10000立方米。創建農業部健康養殖示范場6個。“讓市民吃得好還要吃得健康,讓農民收入增得牢還要增得高”,市農委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新的一年里,我市菜籃子工程將繼續在規模建設和品牌創建上下工夫。
疏通供應鏈讓兩頭皆受益
2月14日晚上7點多鐘,家住淮河新城的徐先生回到家后,突然想吃炒豆干了。在以前,如果他想實現自己的這個愿望,除了跑到幾公里外的大超市內購買外,別無他法。而當天,徐先生只需走上幾步,來到小區院外的“家門口”果蔬店,即可買到價廉物美的豆干。據悉,淮河新城社區“家門口”果蔬店是我市首家“蔬菜消費進社區,便民服務進家庭”參與式預算管理試點項目。該店總面積約140平方米,主要為淮河新城、上品印象、金茂花園城等小區住戶提供日常平價果蔬。當天,記者在該店看到,店內擺放著芹菜、花菜、黃瓜、桔子、香蕉等新鮮瓜果蔬菜,市民日常所需在這里幾乎都可以買到。幾位在店內正在購買瓜果蔬菜的市民告訴記者:這里大部分蔬菜瓜果的價格都比外面市場上賣的便宜,而且他們從上午8點30分一直營業到晚上8點30,當天吃的菜市民可以來現買。記者在這里看到,“家門口”果蔬店里的大部分瓜果蔬菜的價格確實便宜,該店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店價格實惠的原因就是減少物流環節,采用農家直供、統一采購的方式。未來,當店面增加之后,價格還將更加實惠。
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像“家門口”果蔬店這樣價格實惠、方便市民購買的社區果蔬便利店,只是我市完善菜籃子工程物流體系、提高市場保障水平的一個縮影。據悉,2011年,我市啟動了標準化菜市場改造和果蔬店進社區工程,目前全市有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2家,標準菜市場32個(其中18個已投入使用),下一步將繼續推進78個標準化菜市場建設。另外,我市將結合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將標準化菜市場和社區果蔬店納入城市建設規劃中來,從源頭上解決“菜籃子”市場體系建設問題。開展菜籃子產品連鎖經營等新型營銷方式,實現超市、學校、酒店等最終用戶與生產合作社、批發市場、龍頭企業等的直接對接,減少中間不必要的流通環節,保證兩頭收益。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已在家樂福超市等開展平價商店試點的基礎上,制定了《關于推進平價商店建設,穩定“菜籃子”價格的實施意見》,對平價商店蔬菜零售價作出規定,其中地產菜零售價低15%以上,外地菜略低于市場平均零售價格,同時規定平價商店日銷售1元以下蔬菜品種不少于5個,并在價格發生異常波動時承擔穩價惠民責任。
點面結合,食品檢驗每日上報
2月13日上午,記者走進鳳臺縣蔬菜檢測站,看到屋內的地上擺放著20多個袋子,分別裝著芹菜、番茄、烏心菜、茄子等20多種不同的蔬菜。鳳臺縣蔬菜檢測站站長許起言正在仔細檢查著每個袋里蔬菜的品種并核實登記生產者的名字、電話。他告訴記者,這些蔬菜樣品都是他們早晨5點開始從20多種蔬菜里采集的檢測樣品,質量檢測合格的才能銷售;不合格的,他們會第一時間電話通知經營者或菜農,禁止銷售并全部銷毀。
身穿白大褂的檢測員正在進行番茄農殘的快速檢測。只見他們先在番茄上取出皮和肉,放進裝有緩沖液的試管中震蕩,然后把震蕩液倒進一支大試管中并加入酶試劑;并在另一支同樣大小的試管中加入了淺黃色的對比顯示液;最后把這兩支試管一同裝進一臺檢測器中。檢測員說,這種蔬菜農殘快速檢測儀器的原理是通過酶抑制率來看蔬菜中農藥殘留量是否超標。它的最大特點就是快速準確,除去準備時間外,大概十幾分鐘就可以準確地檢測出蔬菜中的農藥殘留量。她一邊說著,一邊和另外一名檢測員快速地在黃瓜、茄子上割取“皮肉”準備下一輪檢測。許起言告訴記者,對快速檢測出的不合格蔬菜樣品,他們還要再進行一次色譜儀補充檢測,以便查出農藥殘留的具體種類,以提醒菜農科學用藥,減少農藥殘留。
15分鐘后,番茄的檢測結果出來了,自動打印出的檢測報告上寫著:酶抑制率為6.873。檢測員說,這要遠遠低于國家規定的指標,達到了綠色無公害蔬菜標準。據介紹,為了確保市民餐桌更安全,淮南已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網,市民可登陸“淮南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網”隨時看到來自全市各個檢測站上報的農產品檢測信息。
“菜籃子”里的農產品安全直接關系到老百姓的餐桌。2011年,我市啟動了首批20個優質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點的建設,在全市47個鄉鎮(街道)建設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設置報檢點52個,對全市5個機械化屠宰場、37個生豬屠宰場(點)和164個農貿市場進行現場檢驗檢疫。同年,農業部選取我市為蔬菜瓜果質量抽檢監測點,分別對我市進行4次抽樣,檢測結果總體良好。在蔬菜、畜禽和水產品例行監測中,市級和縣區共檢測蔬菜樣本11678個,合格率99.62%。畜產品“瘦肉精”檢測抽樣2.2萬個,生鮮乳違禁物質檢測抽樣55個,均未檢測出違禁物質;水產品禁用藥物和違禁物質抽樣1646個,合格率100%。全年市財政安排50萬元資金用于支持市場檢測補助。
財政扶持給菜籃子工程加油
小小的“菜籃子”,裝著農民的收入,潘集區綠豐蔬菜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胡春雷通過“菜籃子”基地建設改進了種植技術、改善了種植條件、改建了種植設施,同時大大增加了收入。胡春雷的蔬菜專業合作社目前擁有800畝地,靠著種無公害蔬菜,他家不僅蓋上了新房,還配備了私家車。胡春雷說,上半年種上了番茄、西蘭花、辣椒等8個品種,下半年準備種甜瓜、酥瓜、花菜、萵苣等5個品種。他一年純收入近200萬元。2011年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啟動后,在財政的扶持下他的蔬菜基地不僅擴大了種植面積,改進了種植技術,還安裝了鋼架大棚。胡春雷說:他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據悉,2011年,我市動用價調基金200萬元以扶持被列入市十二五“菜籃子”產業發展規劃的萬畝蔬菜基地項目和千畝應季保供蔬菜基地等,分別對潘集區高皇萬畝蔬菜基地、大通區洛河鎮淮建蔬菜標準化基地、毛集區綠苗保供蔬菜基地、田家庵石頭埠村無公害蔬菜基地、田家庵邵莊蔬菜基地、稻草栽培大球蓋菇示范基地6個項目進行扶持。以改善基地基礎設施建設為扶持方向,共修建生產道路3900米,修建水渠7000米,安裝鋼架大棚100棟。另扶持了3個畜禽養殖基地項目,分別為毛集區新華萬頭豬場購買一套監控設備、為八公山鑫農養雞場的雞舍購買雞籠280組、為謝家集區俊嶺養豬場購買產床20個,自動飲水器50個等。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財政力量對菜籃子工程的大力支持,奠定了養殖種植業的發展后勁。
圖一:周邊市民前來購買
圖二:檢測員對當天的蔬菜進行檢測
圖三:“家門口”社區店開創平價果蔬新模式
(記者 羅靜 蘇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