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講臺守初心 一顆丹心育桃李
——記全國模范教師、龍湖中學正高級教師譚愛萍
在淮南教育戰線,有這樣一位教師——她既是學生眼中的“引路人”,也是同事心中的“領頭雁”。從教二十余載,她始終扎根教學一線,以思政課教師的身份堅守育人初心,用馬克思主義真理照亮青年學子的前行道路。她就是全國模范教師、龍湖中學正高級教師譚愛萍。
堅定信仰守正創新 做思政教育的深耕者
淮南市首批“3361”行業名家教育名師、淮南市初中政治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淮南市社科人才庫專家、省“國培計劃”主講專家……這一連串的頭銜背后,是她二十多年如一日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
“有信仰的人才能講信仰!边@是譚愛萍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作為淮南市初中政治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在思政課教學中,她勇于創新教學方法,不斷探索新課程標準理念下的“思政課堂新樣態”。她注重思想政治學科的德育性質,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結合時代特征,讓思政課變得生動有趣、入腦入心。
譚愛萍堅信“身教重于言教”,始終以一名優秀黨員和模范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她關心學生生命成長,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堅持立德樹人、啟智潤心、培根鑄魂。這種恪守職業操守和師德師風的態度,讓她成為了學生心目中的榜樣,也贏得了同事和家長的廣泛贊譽。
引領輻射培育團隊 做教師成長的助力者
作為淮南市初中政治名師工作室主持人,譚愛萍充分發揮輻射引領作用,帶領來自全市各縣區近90名教師,組織開展線上線下學科教學教研活動近30次;舉辦縣級以上公開課30多節;舉辦專題講座11次。
在譚愛萍的帶領下,工作室取得了豐碩成果:主要成員結題和正在研究的課題8個,獲獎論文近80篇,在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4篇;主要成員參與編寫的《新編基礎訓練》、校本教研案例和《初中道德與法治實踐性作業設計與實施》在全省和全市得到推廣應用,為我市初中思政學科的發展留下了深刻的教育印記。
除了一線教學工作,譚愛萍長期身兼數職。在工作中總是以不服輸的態度面對每一項挑戰和困難,不斷在實踐中尋找教學與教研的最佳路徑。在擔任校教導主任期間,她用六年時間為學校打造了一支作風優良、戰斗力強的年級教師隊伍。這支隊伍在2019屆、2022屆的中考中創造佳績,實現了學校中考成績的歷史性突破,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認可。她不遺余力地探索適合學校發展和教師成長的教研管理體系,帶領一批教師迅速成長為省市級教壇新星、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為學校的高質量發展賦能助力。
援疆支教無私奉獻 做民族團結的踐行者
2024年8月,在組織的安排下,譚愛萍奔赴新疆和田,參加安徽省教育援疆工作,被聘任為和田地區教研室政治教研員。
在援疆工作中,她深刻認識到“援疆”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義,時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自覺遵守援疆指揮部和受援單位的各項組織和紀律要求,平等尊重少數民族同事,在工作上與他們互幫互助、協同配合。除了認真完成領導布置的各項日常工作以外,她還立足當地教師實際情況,多次為學科教師舉行專題講座、組織教學教研活動和進行教學視導。
通過不斷地為當地教師搭建平臺、示范引領、交流研討和矯正指導,一批當地教師不斷進步與提升,并且多人次在自治區和地區的教學競賽中獲獎。譚愛萍深知“扶貧先扶智”的道理,作為一名援疆教師,她希望在為期一年半的援疆路上,盡己所能多發一份光,照亮別人,也點亮自己。
從淮南到和田,從課堂到教研,譚愛萍始終保持著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教師的初心和使命,用無私奉獻書寫了新時代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記者 李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