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煤塵汗水守護萬家燈火 以熱血初心完成生命接力
礦工王偉用十四年守約詮釋人間大愛
9月2日,淮河能源集團顧橋礦電工王偉在安徽省立醫院成功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為一名素未謀面的血液病患者送去重生希望。這一刻,他堅守了十四年的“生命之約”終于圓滿實現。作為淮南市第91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王偉用行動詮釋了礦工群體的大愛精神。
一通等了十四年的電話
今年7月的一個休息日,王偉接到市紅十字會的電話,告知他與一名外省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這一刻,他等待了整整十四年。
“第一反應是驚訝,畢竟這么多年過去了。”王偉告訴記者。2002年,他在湖南懷化讀書時第一次進行獻血,從此一直堅持無償獻血。2011年5月8日世界紅十字日,當時26歲的王偉與未婚妻在街頭獻血時,共同簽署了造血干細胞捐獻協議書,留取血樣加入中華骨髓庫。“記得工作人員說,非親緣配型成功率只有十幾萬分之一,沒想到這份幸運真的降臨了!
跨越障礙兌現承諾
盡管配型成功,但捐獻之路并不平坦。常年在地下800米深處、40攝氏度高溫環境中工作,王偉體檢時被發現血壓偏高,暫時不符合捐獻條件。
“當時很著急,生怕因為自己的身體原因耽誤了救人。”王偉說。為了順利捐獻,他開始嚴格遵醫囑服藥,每天定時監測血壓,即使下班后渾身疲憊,也堅持鍛煉身體!澳嵌螘r間,我時刻提醒自己:有人正在生死線上等待,我必須兌現當年的承諾!
經過一個多月的調理,王偉的血壓終于穩定在正常范圍,達到了捐獻標準。
八百米井下的責任與堅守
王偉的工作環境遠非常人所能想象。每天凌晨4點起床,6點前就要乘坐升降機下到800米深的井下,再在布滿煤渣、坑洼泥水的巷道中步行一個多小時才能到達工作面。
“井下溫度常年保持在40度左右,每走一步都大汗淋漓。”王偉說,“作為電工,責任重大,關系整個生產系統的安全運轉,容不得半點馬虎”。
最長的一次,王偉在井下連續工作了 48 小時!懊ζ饋砀绢櫜簧铣燥垼稌r候升井啥時候才能吃上口熱飯!北M管如此,他從未因捐獻事宜請過一天假。“礦上的工作不能耽誤,患者的生命更不能耽誤,兩邊都要照顧好!
善意的謊言與堅定的支持
當王偉把捐獻決定告訴母親時,老人出于心疼堅決反對!皨寢寭奈夜ぷ餍量啵戮璜I影響身體!倍啻螠贤o果后,王偉只好與妻子商量,對母親隱瞞了真相。
“我們告訴媽媽不去捐獻了,這段時間單位忙,不能經;丶摇!边@個善意的謊言,既安撫了老人的心,也確保了捐獻的順利進行。
令他感動的是,妻子始終堅定地支持著他。
“從留樣、體檢到捐獻,她一直陪在我身邊……”王偉回憶道。他特別提到,妻子曾因大出血急需輸血,正是自己的獻血證為她開通了綠色通道!八Uf‘福來者福往’,救別人其實也是救自己。”王偉說這句話如今得到了最好的印證。
礦工精神的時代傳承
王偉出身礦工世家,父輩和同輩多人都在煤礦工作。2008年,他接過父親的棒,成為家中第二代礦工!吧习嗟谝惶欤赣H就囑咐要膽大心細、能吃苦、好好干,這句話我一直記在心里。”王偉坦言,“井下工作教會我責任和堅持,這份生命承諾我也一定要守住”。
9月2日,經過四個多小時的采集,王偉順利完成了造血干細胞捐獻?粗杉姓滟F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盡管身體疲憊,他臉上卻露出欣慰的笑容!澳軌蛴米约旱牧α客炀纫粋生命,這一切都值得!蓖鮽ノ⑿χf道。
(記者 李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