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影之下,非遺藤編代表性傳承人湯多榮整理作品,古老藤條煥發新生。

湯多榮(左)教學員藤編技藝
湯多榮藤編作品

湯多榮正在創作中
清晨微光初透,淮南這座城市尚在蘇醒中,湯多榮那間明亮的工作室里早已彌漫開藤香。湯多榮端坐于木凳之上,她那指骨分明的手掌上,布滿歲月與藤刺共同刻下的印痕。她指間細韌的藤條如獲生命,在沉穩的指尖下翻飛穿梭,時疾時徐,經緯交錯,似在無聲編織著時光。
這指尖的舞蹈,已持續四十余年——這不僅是對一門手藝的執著,更是對那如風中殘燭、瀕臨失傳的傳統藤編技藝長達半個世紀的深沉守望,并在現代土壤中,倔強探尋這門手藝重獲新生的可能。
韌守:經緯交織守時光
作為藤編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湯多榮的藤編情緣,始于童年姥姥家那方綠意蔥蘢的小院。姥姥與姨姥布滿厚繭的雙手,在藤條間靈巧穿梭,如春蠶吐絲般流暢自如。古老的歌謠低低哼唱,與藤皮特有的清冽氣息交織,悄然在她心田埋下一粒飽滿的種子。“藤條是活的,心不靜,編出來的東西就沒有魂。”姥姥這句樸素的箴言,伴隨她從笨拙的初學者,在無數俯身編織的日夜中,成長為技藝精湛的匠人。汗水浸潤藤條,也悄然淬煉著她的心性——藤編早已超越手藝本身,成為她血脈的一部分。
然而,藤編技藝的命運,卻遠不如藤條本身堅韌。時代洪流滾滾向前,這門需要巨大耐心與深厚匠心、工序極其繁瑣——以葡萄樹皮為原料,需經浸泡、剝皮、晾曬、打藤、削藤等18道工序,且成品又不易長久保存和打理的傳統手藝,日漸式微。掌握其精髓的老匠人,已如晨星寥落,屈指可數。湯多榮每每目睹同行放下藤條,轉向他業,內心便如藤條被強行撕裂般疼痛。她深知,若只是抱殘守缺,最終只會加速這門古老技藝的消亡。
破繭:老藤新裳煥生機
湯多榮選擇主動求變。她慧心獨運,將傳統藤編技藝精巧融入現代生活經緯:設計制作別致玲瓏的藤編手袋、精巧時尚的掛件飾品,讓古樸的“筋骨”披上輕盈的“新裝”。“藤編也是一種創作,技法手法不同,花紋樣式不同,給人的美感就不一樣。”
那些柔韌的線條與溫潤的肌理,使藤編器物成為承載人文溫度的“呼吸之物”,在追求速度的現代生活里,反而因其“慢”與“拙”而彌足珍貴。
面對原料獲取日益艱難和成品保存不易的難題,她一頭扎進工作室,如神農嘗百草般遍試各種材料,歷經無數次篩選、試驗與失敗。最終,一種性能穩定、環保且質感神韻皆能傳遞藤之精髓的仿制材料被發掘出來。這替代材料既保留了藤的柔韌與天然美感,又更經久耐用,為藤編技藝在新時代的延續與創新開辟了新路。
星火:傳薪燃燈照新苗
湯多榮的目光,堅定地投向更遠的未來。“獨木難成林”,技藝的存續需要更廣闊深厚的土壤。她毅然走進中小學,將藤編課堂搬進書聲瑯瑯的校園。孩子們初次觸碰藤條時眼中閃動的驚奇與指尖顯露的笨拙,讓她恍然看到了昔日小院中那個懵懂的自己。她俯身,手把手引導,從馴服一根桀驁的藤條開始,到編織出稚拙卻充滿生命力的小草莓、小花。古老的技藝在稚嫩的指尖下初試啼聲——一顆顆微小卻珍貴的種子,正被輕輕播下,靜待時光滋養。
她的足跡也踏入老年大學寧靜的課堂。銀發學員們指尖不復年輕時的迅疾,但當他們布滿歲月印記的手摩挲著溫潤的藤條,那份全神貫注的眼神,盛滿了對手作歲月的深沉追憶。編織雜物筐、形狀各異的小掛件,每一次經緯的交疊,都如同一次對舊時光的溫柔打撈。藤條在此刻,神奇地成為喚醒沉睡記憶、連接彼此心靈的溫暖媒介。
社區公益課堂則成為藤藝扎根日常煙火的新沃土。在城市書房靜謐的一隅,社區居民、退休職工、好奇的年輕人圍坐一堂。藤編走下高高在上的“廟堂”,成為鄰里交流的溫馨紐帶、生活美學的日常實踐。手上忙碌,口中閑話家常,無形中編織著社區的溫情與聯結。當居民們將親手編織的作品帶回家中,這門手藝便真正融入了生活的肌理。
薪傳:微光匯聚照長夜
令人欣喜的回響接踵而至。一些敏銳的年輕設計師開始關注湯多榮的手藝,他們帶著新穎的理念前來,共同探索藤編與現代設計的融合共生。當傳統藤編元素以先鋒的姿態巧妙出現在時尚飾品與空間裝置中時,湯多榮眼中閃爍著難以言喻的欣慰:“老樹也能發新芽,老手藝也能走進新生活。”在一次非遺展上,融合藤編元素的現代手包引來眾多關注,藤條在光影中的婀娜姿態,無聲訴說著傳統與現代的美妙共振。
而最讓湯多榮感到心安的暖流,源自家中無聲的接力。她的兒媳婦已悄然從好奇的旁觀者,蛻變為堅定的學習者與傳承者。從辨識藤材的紋理與脾性,到處理藤皮的繁瑣工序,再到模仿婆婆那獨一無二、充滿韻律感的編織手法,兒媳的指尖由最初的生澀遲疑,漸漸流淌出令人欣喜的流暢。燈光下,婆婆每一次細致的拆解示范,每一句切中肯綮的輕聲指點,都在共同編織著一幅新的家族傳承圖譜。看著兒媳手中的藤條日漸馴服,成品漸顯神韻,湯多榮眼中沉積多年的憂慮,終于被欣慰悄然所替代——這份沉甸甸的藤編技藝傳承,歷經風霜,終于在家族血脈的土壤里,萌發出了充滿希望的新枝。
當工業文明以不可阻擋之勢席卷而過,湯多榮,如同一位執拗而深情的拾穗者,俯身拾起那些被時光打磨卻未曾斷絕的古老藤蔓。四十余年的指尖經緯,細密地編入了時光的肌理。她指間每根藤條的屈伸,都在訴說著堅守的孤勇;每一次經緯的交織,都蘊含著對抗消逝的溫柔力量。
那從她指間流向未來的藤紋,必將在年輕的手掌中、在歲月的深沉回響里、在生活升騰的煙火處,繼續延展人類觸摸世界、表達心靈的那份古老而永恒的語言。這盞守護技藝的心燈,正以校園里躍動的星火、社區中彌漫的溫情、家族內無聲的接力,匯聚起足以刺破幽暗的微光,堅定地照亮藤編技藝穿越漫漫長夜的前路——藤魂不滅,指間千藤,終將纏繞住時間,通向更遠的地方。
(記者 羅靜 焦孝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