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理工大學地球與環境學院“碳”路先鋒調研團在古井貢酒團隊的協助保障下,深入我市重點能源企業,開展為期三天的“雙碳”目標實踐探索。
在7月7日至9日這三天內,團隊先后走訪淮南皖能環保電力有限公司、張集煤礦、安徽(淮南)現代煤化工產業園、田集電廠及潘集選煤廠,通過實地考察、問答互動、調查問卷等形式,深入了解企業在“雙碳”目標下的技術革新與實踐探索。
在淮南皖能環保電力有限公司的卸料大廳內,隊員們目睹機械抓斗正將大約5噸的垃圾投入焚燒爐。“收集的垃圾不能立即進行焚燒處理,需要進行預處理,發酵達到垃圾焚燒的熱值后才能進入焚燒爐。”隨行工作人員補充道,雖然垃圾焚燒發電效率有限,但其在減少土地占用、促進循環經濟方面有獨特優勢。
在張集煤礦巷道深處,兩項顛覆性技術正在重構傳統礦山的基因——礦井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工程和跨臨界二氧化碳井下制冷與地面熱能利用工程。調研團了解到,這兩項工程完工后,將實現礦井水資源化處理和二氧化碳循環利用,預計年減排二氧化碳數萬噸。
在安徽(淮南)現代煤化工產業園,隊員們了解到“變廢為寶”的循環經濟模式正為化工行業的低碳發展提供了新思路。金宏公司的提純塔內,管道回收工業二氧化碳廢氣,經提純后產出工業級和食品級二氧化碳產品;而普碳公司則以這些二氧化碳為原料,生產高性能的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實現了從“廢氣”到“新材料”的華麗轉身。
在田集電廠,通過與企業負責人的交流談話,隊員們了解到該電廠通過“煤電一體化”經營模式和超臨界技術的應用,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時,實現了污染物排放濃度遠低于國家標準的優異成績。
在潘集選煤廠,隊員們現場察看了具備分選功能的精煤振動篩、中煤振動篩,用于污水再利用的濃縮機、壓濾機,以及銜接各環節的內部運輸通道和外部外運系統等。直觀的見聞讓團隊真切感受到潘集選煤廠在智能化與環保化方面的顯著成效,體會到了“少人則安,無人則安”“工位代替崗位”等創新理念。
與此同時,古井貢酒團隊深入了解了這些優秀企業低碳轉型案例后,將借鑒這些經驗,推廣在釀造環節節能技術,并探索可再生能源應用。該團隊認識到低碳轉型不僅是環保要求,更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戰略選擇,未來將持續優化綠色生產體系,為安徽省“雙碳”目標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據了解,實地調研結束后,安徽理工大學地球與環境學院“碳”路先鋒調研團隊將通過“易拉寶+短視頻+新聞稿”三位一體宣傳體系,把低碳發展理念具象化呈現,推動碳減排工作的實際效果與社會影響力的雙重提升。
(記者 李嚴 通訊員 陳義龍 徐雅馨 謝夢萍)